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魂兮歸來——創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群雕記

2015年12月14日16:15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魂兮歸來——創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群雕記

  

  圖為吳為山教授在雕塑架下忘我的工作。

   我接受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創作設計大型組雕是在2005年12月15日,是“大屠殺”祭日——12月13日的兩天后。

   時值寒冬,北風凜冽。我心情沉重仿佛時間倒流到1937年那血雨腥風的歲月,那逃難的、被殺的、呼號的……那屠刀上流下的鮮血正滴入日本軍靴下……我恍惚走向南京城西江東門,這裡是當年屠殺現場之一。白骨層層鐵証男女老少平民屈死於日軍的殘暴裡。而今紀念館擴建又在地下挖出一批尸骨。雖然這一帶已是住宅群立,各機構新樓布列。但冥冥中不乏陰風、冤氣。極目西望長江滔滔,平靜中有巨大的潛流,儼然三十萬亡靈冤魂的哀號。自一九八二年我求學來到南京至今的二十多年間,我常常陪友人,國際來訪者甚至日本同行來此憑吊。我們也常常可看到日本人士抱著懺悔和贖罪的態度在獻花。我覺得這是每位有良知的人類一分子應有的歷史態度。這種帶著人性真善情懷而生發的悲劇意識是人類和平的心理基礎。

   我曾於2005年4月櫻花時節應邀訪問日本東京並舉辦雕塑繪畫展。作品中內蘊的漢風唐韻感動著一衣帶水的鄰國觀眾,他們依依抒懷,談及唐僧鑒真,也論到當年徐福率眾男女東渡日本求仙草之往事。文化淵源的共通當獲得彼此的理解。然,也有不解,《朝日新聞》記者問,六十年過去了,中國為何還不放過“大屠殺”事件!

   我的回答隻能是:以史為鑒,則后事可師矣。

下一頁
(責編:魯婧、董子龍)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