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觀眾都想看到最珍貴的文物,每一所知名博物館都在擁擠中度過每一天。面對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平衡人流量、時間成本和參觀環境的關系,是博物館管理的當務之急。
國慶假期,外出游玩的人除了看山看水,文化場所也是必經之處。作為我國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館之一的陝西歷史博物館,今年暑期以來,游客數量又呈現井噴式增長。每天7點就有人開始排隊,到了8點半開館時,位於院門口的兩個領票口都早已排起長龍,兩側各400米的遮陽棚並不能站下所有的人,長長的隊伍像貪吃蛇似地將尾巴甩進轉角的巷子百十米。工作人員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結隊”——站在隊尾告知新出現的“小方塊們”上午的免費票已經排完了。
“黃牛”攻防戰
陝歷博於2008年實行免費開放,採取免費不免票制度,每天限量限時發放免費參觀券4000張,中午12點到13點停票一小時,發完為止。很多游客還沒排到領票窗口時,票已經發完了。這種惠民政策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喜歡博物館、走進博物館,但來的人實在太多,不知從何時起,“門票黃牛”開始出現。
“拿身份証就可以免費領票,就有人一大早領票,然后高價賣給那些不想排隊的游客。”陝歷博保衛處有關人員介紹,他們天天巡邏,每天至少能抓到2個“黃牛”,但仍屢禁不止。一張免費票,“黃牛”根據票的緊俏程度,最低要價20元,有的要價50元、80元甚至100元進行倒賣。
為了打“黃牛”,每年博物館、公安部門都會進行整治,可由於“黃牛”與游客的交易十分隱蔽,難以徹底根除。陝歷博和小寨路派出所共同合作,從今年暑期開始,10名身著警服的民警和10名便衣圍繞博物館進行巡查,博物館的領導干部和保衛人員也紛紛加入巡查隊伍,在不間斷的巡查中,仍有“黃牛”試探各種途徑販賣免費票。
一次“黃牛”向正在排隊的游客詢問“要票不”,剛好被博物館的保衛人員聽到,准備將其抓獲時,“黃牛”馬上大喊一聲“我有心臟病”,順勢躺在地上,趁保衛人員一愣,“黃牛”趁機撒腿就跑,但還是沒有逃脫,被移送到了派出所。隨后,一名女游客向博物館舉報,一紅衣女子向她倒賣門票,該紅衣女子被帶到保衛處。民警一看,“熟人”呀!原來紅衣女已經不是第一次倒賣門票了,之前懷孕時就被抓過,這次紅衣女自稱她從網上訂了門票,因為朋友沒來,就轉讓了,死活不承認是倒票。
嚴打之下,不少“黃牛”相繼撤退或改賣冷飲,但還有“黃牛”膽子更大,販賣自制假票。一張A4大小的紙能制作出3張票,免費票、老年票、特展票無一幸免。一開始,“黃牛”使用的紙張質量不好,比真票略薄,很快被博物館識破。事情敗露后,“黃牛”改用與真票一樣的250克銅版紙印刷,以圖奪回“陣地”。於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每天在不同票面的不同位置,加蓋不同形狀的公章來辨別真偽。然而,“黃牛”不甘心失敗,你換票面,我就去打印店印刷,你換公章和位置,我拿張真票照貓畫虎,一場場“間諜戰”打得好不熱鬧。
今年8月,博物館為了除掉“黃牛”又使出了高科技招數。剛更換的新票上不僅印有博物館官方微信和微博的二維碼,發票窗口工作人員還會給每一張免費發出去的門票上都手貼一張迷你二維碼。據陝歷博辦公室主任張靜介紹,該碼信息加密、無法仿制,檢票口工作人員用手持的掃描槍通過掃碼獲取門票的多項信息,辨別真偽,若重復掃描也會立刻被檢出,有效杜絕了黃牛黨用假票騙人和回收真票上的二維碼制假。此外,新票一套五張,每天不同窗口發放的票面紋飾都不同,且每日都會隨機調換,發出的票樣沒有規律,但檢票員卻能從票面紋飾識別出游客類別。
遭遇“黃牛”攻防戰的不隻陝歷博一家,人氣頗高的上海自然博物館,同樣面臨“黃牛”的困擾。今年新開館的上海自然博物館在暑期平均每日客流達到萬人左右。為了提供更好的參觀環境,自博館實行門票限購措施,限定每人最多買3張門票。當瞬時在館人數達到5000人時,博物館會暫停發票以限流。
長長的隊伍就成了黃牛的“商機”。正常的成人門票價格是30元,而“黃牛”在此基礎上加10元、20元出售,甚至開價到80元。為了不去售票處排長隊,有些游客就從“黃牛”手裡買票。於是,“黃牛”也玩起了團隊合作,分工出擊,分為兩撥人,一撥在外售票,一撥在內排隊買票。
自博館多次配合警方進行專項整治,工作人員在售票現場用擴音器不斷向游客發布提示,提醒游客切勿購買黃牛的票以免上當受騙。同時自博館還通過調高瞬時最大承載量、增加售票窗口、優化限流措施等來縮短排隊時間。對於館內的熱門觀賞節目,如劇場和教育活動,實行網上提前預約。
盡管博物館在加強規范管理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博物館與黃牛之間的斗智斗勇依然繼續。
“我要進去”
從7月25日開始,陝歷博每天的參觀量持續突破萬人。“展廳裡游客太多時,會暫停發票15分鐘左右,等裡面的游客出來一些再繼續發票。”工作人員說,這樣的暫停行為每天都會有3至4次,早晨尤為突出,有時僅早上就會暫停3次。
“陝歷博在上世紀90年代建成時,設計容量是滿足2000至3000人參觀,20多年過去了,參觀量早已突破設計范圍,特別是在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后,激增的游客讓博物館不堪重負。”張靜坦言,就好比一家飯店容量隻有10桌,現在有20桌的客人要來吃飯,那肯定有人吃不上飯。但很多時候,游客們不能理解,一位等了1個多小時的大爺面對暫停發票的通知憤怒地大喊:“憑什麼不讓進,我就是要進去。”
是的,“進去”!人們走了太遠的路,來到博物館的目的只是為了“進去”。當前,全國各地博物館、美術館蓬勃發展,一些博物館不僅有宏偉的外觀,其內部設施也直追世界一流。我們看到很多博物館在藏品征集與研究、辦好精品陳列展覽、履行公共教育職能、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我國博物館事業近年來的進步毋庸置疑,但我們忽略了一點,長期以來社會多注重對博物館硬件的提升,卻忘記了告訴大眾怎麼去看待博物館?參觀能有什麼樣的收獲?
陝歷博的領票窗口共有4個,1號2號是散客領票窗口,絕大多數游客在此排隊﹔3號窗口在對面,售賣大唐遺珍展覽門票,買票的人隊伍比較短﹔4號窗口則是團隊和特殊人群接待窗口,並無人排隊。一般有經驗的游客都告訴友人,如果不想排隊,就直奔3號窗口買20塊錢的大唐遺珍展的門票,不僅可以參觀大唐遺珍展,還可以直接進入博物館大門,免去排隊之苦。對於花20塊錢就可免去排隊之苦,有些游客表示“不公平”:“排隊這麼辛苦,20塊錢買張票也不算貴,但這不是變相逼著我們去買票嗎?”當然,也有些游客告訴記者,特展的展品很精美,值得花錢。
多維管理
目前,全國范圍內陸續有2000多座博物館免費開放。免費開放后,博物館享受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保証了博物館的運轉。博物館得以專心致志提高質量、推陳出新,營造豐富多彩的陳列展覽和文化活動。近年來,博物館領域出現了在收藏與展覽空間之外,增加公共教育空間和公共服務空間的趨勢。公眾不一定要走進展館,可以通過博物館網站、APP等虛擬方式參觀。
博物館免費開放后最突出的社會效益就是各類觀眾都可以免費進入博物館,在以學校、機關、軍隊團隊為主體的同時,社區居民、低收入群體、老人、外來務工人員和殘疾人等觀眾群體明顯增加,帶來觀眾數量的大幅度提升。今年5·18博物館日,南京六朝博物館、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江寧織造博物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甘家大院)等8家平時收費的博物館,都對公眾免費一天,吸引了10萬人前來參觀,不少場館的接待量是平時的10倍。
作為一項惠民政策,免費的博物館得到了大眾的普遍歡迎,但在博物館業內,是否收費的問題依然值得探討。7月,筆者曾到法國巴黎,參觀世界最大的藝術博物館——盧浮宮。盧浮宮門票是15歐元,換算成人民幣(6.345, 0.0000, 0.00%)也是100多塊,如果預約講解要額外再加上100多元人民幣。想一想盧浮宮外成千上萬的人,總有種賺很多的感覺。實際上,盧浮宮每年門票收入大約是8000萬歐元,但每年的經營、維修費用達到5.6億歐元,因此法國政府財政支持和商業開發是盧浮宮運營的主要經濟來源。門票收入主要用於購買新展品和博物館的日常維護,而最大的日常開支員工工資則由國家財政撥款解決。
有外國專家曾發文專門研究了這個問題,其數據顯示,比起金錢花銷,參觀博物館的人比其他人更看重時間成本。新西蘭和英國也做過類似的調查,結果表明在這兩個國家真正要去博物館的人群中,隻有11%和8%的人會在意門票收費。這表明,我們在博物館等文化場所推行了免票措施后,更多人走進博物館,下一步該考慮時間管理等問題了。
近期,又一項大展開展,故宮推出晒皇帝家底的“石渠寶笈特展”,讓新詞“故宮跑”街知巷聞。以前進故宮要排隊,前幾日看特展也要排隊,起個大早到午門,開門后,一路狂奔入宮,不然就要排六七個小時的隊!最近這一周,這一招也不靈了,早上7點半到午門,保安會直接告訴你排隊需要6小時。
每一個人都想看到最珍貴的文物,每一所知名博物館都在擁擠中度過每一天。面對今天以及未來越來越多人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博物館該如何平衡人流量、時間成本和參觀環境這幾方面的關系呢?這是博物館管理的當務之急。
博物館設立之初,是作為以教育、研究、欣賞為目的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並展出人類環境的物証而存在的,學習和教育為根本立意,它需要的是人們去了解它。今天,當人們發現博物館的美好,並漸漸培養起前往博物館探秘的興趣和習慣時,假如回到收費的老路,利用經濟手段控制龐雜的人流量,也回不到過去寂靜的展廳。金錢永遠擋不住人們渴望知識的眼睛。因此,未來博物館該走的路,應當是將有水准的管理和普及教育更好地結合,給大眾提供更多方式和更多機會來獲得信息,使其成為符合社會發展,能持續吸引大眾的永久性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