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現在介入收藏是否為時過晚?
與絕大多數投資收藏品一樣的,當代藝術的價格漲幅並不是45度向上的一條直線。
最初的20年,當代藝術一直無人問津。直到2004年秋拍開始,中國當代藝術開始在蘇富比和佳士得以專場形式亮相,之后到2008年上半年,幾乎所有的當代藝術都以火花般耀眼地急驟上升,僅2005年至2006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漲幅就達到了983%。
不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一路勢如破竹的中國當代藝術也成為了中國藝術品市場受沖擊最大的板塊。很多人還記得2012年10月7日那 個中國當代藝術圈中著名的“黑色星期日”,那一天中國當代藝術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慘遭集體流拍。此后雖然幾經起伏,但令人血脈賁張的黃金年代已經一去不復 返。
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發布的“2015春拍報告”,當代藝術市場經歷了連續三個拍賣季的降溫,已經逐步回到理性的市場價格區間范圍。但今年回升的路依舊比較坎坷,在新資源不斷挖掘開拓的情況下,曾經的高價愈發顯得尷尬,存在大量套牢盤,一時難以形成有效買賣。
監測顯示,目前藏家可接受的資本體量大部分集中在100萬-500萬元,春拍此價格區間的拍品有113件,而500萬以上表現得異常吃力,本季僅成 交26件,相比2014 年春減少了36件。香港蘇富比與中國當代藝術有關的20件作品中,有8件流拍,無論曾梵志的巨幅作品,張曉剛的大家庭,劉野的海之藍,岳敏君、劉小東、葉 永青以及王沂東的作品都無人應叫。
最令人意外的是毛旭輝的作品《92家長》,這幅作品在2010年以1019萬元成交,今年春拍卻五折揮淚斬倉以587萬元成交。
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還有藏家喜好的轉移。市場專家李蘇橋認為:“關注西方大師與印象派的中國藏家很難對中國當代藝術再投入熱情,所以客觀上的確 有幾個大買家撤了。另外,新錢很難為老錢埋單,現在的市場面貌是,在中國當代藝術板塊,絕大部分新錢隻為市場中新藝術品板塊埋單。”
而中國嘉德油畫部總經理李艷鋒認為:“當代藝術部分作品價格較低甚至不被認可,原因是他們的作品創作樣式化、情感貧瘠化,作品面貌一直變化不大,創作題材已經與當下的生活環境產生距離。”
雖然當代藝術的創富能力絕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樣令人血脈賁張,但還是有林依輪一樣的品質生活追求者對它一直熱愛有加。這一批新成長起來的收藏家,不少 是系統接受西方藝術教育的,對西方當代藝術及中國新繪畫有著較大的熱情。他們不像老一輩收藏家只是把眼光放在中國傳統繪畫和古玩家具上面,豐富的知識結構 和透明的市場線索,都引導他們建立起與過去市場秩序完全不同的收藏體系,當代藝術正好滿足了他們中西交融的審美需求,這也成為了今天“70后”、“80 后”藝術家熱的基礎。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