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銅彌勒菩薩像西藏地區
銅彌勒菩薩像
16世紀西藏地區
H60cm
RMB:1,300,000-1,500,000
彌勒菩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或彌勒佛。
一般圖像學上,彌勒主要依據所著衣飾分為兩類:一者,著佛裝之彌勒佛。二者,著菩薩裝之彌勒菩薩,本尊造像屬於后者。彌勒菩薩區別於其他尊神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坐姿上。自隋唐以降,無論是彌勒佛還是彌勒菩薩,工匠在制作時通常將其表現為善跏趺坐的特殊坐姿,其端坐於座上,兩腿自然下垂,以其作為迎接世人往生兜率淨土和下生成佛的特有標識。
本尊彌勒菩薩原配台座雖已遺失,然其基本坐姿造型仍然保持了彌勒造像上的一般傳統,造像通體以紅銅鑄造,大部未施鎏金,保持了原本的銅色,菩薩一面二臂,頭戴裝飾極為繁復奢華的五葉寶冠,寶冠施以鎏金,每葉上均鑲嵌大量小塊綠鬆石作為裝飾,每葉冠葉上部另嵌一小塊珊瑚作為色彩點綴。
菩薩面容靜謐,嘴角微頷,色彩雖然斑駁但仍可明顯看出有涂金痕跡,給人以慈祥靜寂之感。彌勒菩薩上身袒露,胸前佩戴項鏈瓔珞,項鏈裝飾工藝與五葉冠相類,均大量鑲嵌綠鬆石和紅珊瑚作為點綴,盡顯奢華。兩手當胸結說法印,表示正在兜率天宮傳授妙法教義。下身著長裙,裙邊直至腳踝,腿上分布著七道裙紋,裙邊在腳踝兩側向外散開,充盈飄逸之感。彌勒菩薩雙足飾有一對足鐲,足鐲中間部分各鑲嵌一青金石作為點綴裝飾。
這尊彌勒菩薩從工藝水平、品相、裝飾、銅質、年代各方面均屬較高水平。根據其冠飾、身體比例、銅質分析來看,應屬西藏地區16世紀左右的造像作品。
古天一10周年2015春季拍賣會
《緣起—藏傳佛教藝術》專場
拍賣時間:6月6日 19:30
拍賣地點:北京凱賓斯基飯店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