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建國后最大文物盜掘案告破 追回文物價值5億

2015年05月27日09:22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建國后最大文物盜掘案告破 追回文物價值5億

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追回的文物——紅山文化玉豬龍(4月10日攝)

至今唯一完好無損出土的紅山時期彩陶雙系罐、紅山時期代表圖騰玉豬龍、展現五千多年前人類高超打孔技術的勾雲形玉佩、流光溢彩的遼代三彩釉子母獅形硯滴、雕工精密的元代牡丹龍紋金釵……一件件國寶級文物,靜靜地躺在展示櫃裡。

“如果不是專案的告破,這些珍貴的文物很可能已經流落民間,甚至流失到海外。”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遼寧管理處處長張桂蓮說,“這次追回的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都有,很多文物是首次發現,填補了多項考古空白。”

今年上半年,在公安部指揮協調下,經文物保護部門全力協作,以遼寧省朝陽市公安局為主組成的專案組艱苦偵辦,歷時9個月,終於偵破這起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75人,摧毀盜墓、倒賣文物犯罪團伙10個,追繳文物1168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5件(套)。無論是抓捕人數還是追繳文物數量,都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之最,堪稱“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

循線追蹤,龐大犯罪網絡浮出水面

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據考古學家介紹,紅山文化距今已五千多年,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玉器使用和喪葬禮儀是紅山文化的一大特點,已發現一大批造型別致、精工雕刻的玉器,包括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出土文物引發的轟動效應,也吸引了一批不法之徒的貪婪目光。

2014年開始,牛河梁來了不少外人。有的詢問農產品價格,有的自稱是收藏家和學者,有的則成天泡在村裡賭博……這些人身份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特點:有意無意間,都在打聽有沒有“片子”。

所謂“片子”,就是指農民耕地時挖出來的破碎陶片。

同時,在牛河梁遺址保護區外圍區域出現了探挖痕跡。不久,保護區內的6號、12號遺址地點也發現幾個探坑。此外,建平縣的遼代古墓葬被盜掘……越來越瘋狂的盜掘,使得眾多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積石塚群文物本體和原歷史風貌遭到嚴重損毀,對紅山文化遺址破壞極大。

“這些探坑的出現絕非偶然,背后可能有重大案情!”發現情況的朝陽市公安局組成專案組,開始偵查。

經過近一個月調查走訪,專案組發現了一個活動於朝陽及周邊省市的盜掘古墓團伙的蹤跡。偵查顯示:這個團伙分工明確,有的團伙成員使用專業工具和專用通訊設備進行踩點、盜掘,有的則游走於地下文物市場兜售文物,與其他團伙彼此勾連。抓還是不抓?一個兩難的問題擺在了專案組面前:如果立即抓捕,難免會打草驚蛇,讓其他犯罪嫌疑人逍遙法外﹔如果不抓,盜墓團伙隨時都可能繼續作案,並倒賣手中的文物,國寶面臨流失的危險。

經過反復研判,專案組決定“放長線釣大魚”,對這個團伙進行了嚴密布控。從仲夏走到深秋,從深秋查到初冬,專案組將以姚某某、馮某等為首的多個盜掘團伙、80余名涉案人員逐一納入視線,掌握了他們盜掘紅山文化遺址和古墓葬、倒賣文物的作案網絡及相關証據。

公安部高度重視,將此案件立為部督案件。經過進一步縝密偵查,一個龐大的作案網絡輪廓更加清晰——10個團伙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活動呈專業化、鏈條化,盜墓、轉運、收藏、倒賣一條龍,涉及7省份10多個地市。

擒賊擒王,收網行動全面告捷

2014年12月7日凌晨5點,案件第一次收網。

一場迅疾的抓捕行動在遼寧、內蒙古、黑龍江、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7省份10市同步展開。此次落網的涉文物作案團伙多達9個,團伙之間關系盤根錯節,其中的核心人物就是1號團伙頭目、在盜墓圈裡人稱“關外第一高手”的姚某某。

“姚某某在確定古墓葬、遺址位置方面經驗豐富,可以脫離羅盤儀的輔助,直接根據山脈河流走勢和日月星辰位置,對古墓葬、遺址進行大體的定位。”專案組民警介紹,在涉案團伙當中,姚某某有“祖師爺”的稱號,許多其他盜掘古墓葬的骨干分子,都是姚某的徒弟或者是姚某某團伙的成員。

“2號團伙成員王某就是姚某某的徒弟。在姚某某的指導下,王某等6人找到並盜掘了位於遼寧省建平縣一處紅山文化古墓,造成嚴重破壞。”專案組民警說。

據介紹,這9個團伙中,除了有姚某某、王某這樣利用傳統風水知識尋找盜挖遺址地點的,還有一些人已經開始使用高科技設備進行盜掘。

7號團伙中的核心成員李某,原本在黑龍江五常做探測儀生意。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盜墓團伙成員,便開始進入“盜墓圈”。許多盜墓團伙都從李某這裡買設備,每台設備售價在18000元左右。

8號團伙的劉某交代,自己就是從李某手裡買的設備,盜掘成功率非常高。

還有的團伙已經從盜掘發展到有固定銷售渠道。3號團伙馮某長期混跡於內蒙古赤峰市的各個文玩市場,認識了季某、梁某等買家。“一般都是經過一段時間接觸,了解哪個老板比較有實力、也懂行,我就主動跟對方留電話,到時候手裡有貨就給他。”馮某交代。

擒賊先擒王,抓捕姚某某是收網行動的關鍵。2014年12月7日凌晨,辦案民警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一賓館將剛剛入睡的姚某某摁在床上。在姚某某枕邊的包裡,還躺著姚某某每次踩點必備的放大鏡。

與此同時,其他9支抓捕行動隊同步展開抓捕行動,在6小時內抓獲犯罪嫌疑人78人,主要嫌疑人全部到案。

近日,第二次抓捕行動展開,以犯罪嫌疑人程某為首的29人落網。

完璧歸趙,追繳文物1168件套

“由於涉文物犯罪的特殊性,我們在抓捕行動后立即進行追繳工作。”專案組民警告訴記者。如果不能在控制嫌疑人的第一時間搜查贓物,文物很可能被犯罪嫌疑人轉移甚至倒賣出境。一旦被轉賣,不僅意味著重要証據丟失,也會造成國家珍貴文物的流失。犯罪嫌疑人當然也深知這一點,將文物藏匿在他們絞盡腦汁想出的各種隱秘之處。

據介紹,在成功抓捕1號團伙成員劉某時,專案組民警隨即對劉某的家進行地毯式搜查。按照偵查掌握的情報,劉某家中應該藏匿有一件紅山文化時期的勾雲形玉佩,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劉某本人也拒不承認有勾雲形玉佩的存在。

為保萬無一失,辦案民警再一次對劉某家中每一個角落進行了仔細搜查。

耐心終有回報,民警在給炕供熱的炕洞裡找到一個黑色塑料袋纏成的小包。小包裡面是報紙包成的紙包,打開紙包,裡面正躺著那件勾雲形玉佩,還有一堆馬蹄形玉箍。

枯井中、馬桶水箱裡、牆壁的暗格內……除了炕洞,其他抓捕組民警在一系列隱秘的地方找尋到一件件珍貴文物。截至目前,朝陽市公安機關已成功追繳文物1168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5件(套)。

“該案有兩個特點。”張桂蓮介紹,一是公安部門在收繳文物后,會帶著犯罪嫌疑人指認現場,因此出土地點非常明確﹔二是文物組合關系清晰,對於考古鑒定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追繳的文物中,以紅山時期的玉器、陶器,遼代的陶瓷器及金元時期的鐵器、金銀器最為珍貴。這些文物代表了該時期生產工藝的水平、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張桂蓮說。

遼寧省文物局專家組組長、紅山文化研究專家郭大順說,隨著文物收藏熱升溫以及收藏市場不斷開放,盜掘倒賣文物犯罪形勢日趨嚴峻。此次公安部督辦案的偵破,將對涉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產生強大的震懾作用,為今后打擊盜掘倒賣文物案件提供寶貴的經驗。(記者 王振宏、鄒偉、張逸飛、趙洪南)

(責編:魯婧、潘佳佳)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