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曲永建專欄

曲永建陶瓷教學(一)

2014年03月12日16:08        手機看新聞

陶瓷胎:

  目前發現中國最早的陶器為江西萬年仙人洞出土,距今約20000年,從發表的陶器殘片上看,表面呈柳技編紋狀,似乎當時是用樹枝編成的模具為范,把易熔粘土拍貼於范內燒成。舊石器晚期的陶片遺存目前發現有河北徐水縣南庄頭遺址、湖南道縣、江蘇溧水、浙江浦江、廣西桂林及約旦耶利哥(Jeric ho Sile)遺址等。早期陶器燒制原料是就地取土,各地遺址出土的陶片所處層的泥土便是它們的原材料。胎中多含有大小不等的沙粒,除石英石外,還有角閃石、長石和蛭石。燒成溫度大約在700度左右。從手捏成型的罐、缽之類的小器物上看,估計有可能是平地堆燒的。甘肅大地灣文化(8170-7370年前)的紅彩陶、彩繪類似於小字、十字等十余種符號,可能是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距今約7500年—6900年的裴李崗(黃河中游)文化時期已發現有了簡單的陶穴窯,中文早期“陶”字似由象形“穴窯”和“土”上下組成的文字。燒成溫度也提高到800—900度之間,顏色為灰、灰紅、黑和白陶。河姆渡遺址第四文化層的下部已發現少數帶有白色陶衣的彩繪陶,或為彩陶文化的先驅並未其后陶瓷釉的使用打下了基礎。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目前發現的陶遺址不下七八千處。所用粘土不能滿足要求時,還會加入炭化后的草木碎葉、谷物碎殼、?燒后的貝殼和各種砂粒(見標本)。仰韶文化彩陶多出土在生活層,馬家窯則多出土在墓葬中,制作方法上也增加了泥條盤筑和模制法,特別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陶輪成型法,慢輪約出現在仰韶文化(黃河上游)中期,快輪出現在大汶口文化(黃河下游)晚期,盛行於山東龍山文化時期。

  從陶胎到瓷胎的轉變過程中,北方是自易熔粘土發展到高嶺土和長石的配方,南方是自易熔粘土發展到磁石和高嶺土的配方,由於陶器是高助熔劑(約15%)和低SiO2、Al2O3(約85%)。各地區陶胎主要助熔劑含量:裴李崗文化紅陶16.34%﹔仰韶文化彩陶14.97%﹔河姆渡文化紅陶14.7%﹔龍山文化黑陶17.2%。瓷胎是高SiO2、Al2O3(約94%)和低助熔劑(約6%),即使是硬陶(燒成溫度1200度以下)也不存在陶與瓷的過渡期,就是說首先在我國南方燒制成功的青瓷和北方燒制成功的白瓷,其陶與瓷之間均無淵源關系,而隻不過是不同原料的自然選擇。商周時期的印文硬陶,平均燒成溫度在1080℃,坩堝、陶范除促進了青銅器鑄造的發展外,也使制陶作坊從農耕社會中分離出來。約在夏代在安微含山縣桐閘鎮凌家灘,遺址發掘了近三千平方米的紅陶塊建筑群,反映出當時陶器的燒造作坊已有了相當規模。陶器作為生產工具,在新石器時代出土最多的為紡織用的紡輪。陶網墜、陶彈丸是當時人們賴以生存的漁、獵工具。陶拍為印紋陶器的制作提供了方便。商代以后陶器陸續使用於建筑材料:排水管、筒瓦、板瓦及至秦磚漢瓦(硅鋁含量至今均在80%左右)從根本上解決了后世的居住條件。1976年陝西省岐山縣鳳雛村發掘西周宮室遺址中出土了青、黃色陶丸,可能為計數和計算工具所用。應該說,人類早期文明是從使用火開始,自使用陶而使人類的衣食住行得以升華,標志著人類文明指數的所謂新石器時代似乎應更正為陶器時代。

思考題:

1.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黃河流域的仰韶、馬家窯、齊家、大汶口、龍山文化

和其它北方地區的陶器燒造溫度普遍高於長江中下流流域的大溪、屈家嶺、馬家?和其它南方地區,試分析其中原因。

2. 判斷館藏紅陶和灰陶標本是在堆燒還是在窯燒的條件下完成的?其溫度和燒造氣氛又如何?

 

(責編:董子龍、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