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書畫>>名人庫>>近代名家>>陸儼少
人民網>>書畫>>正文

宋文治藏陸儼少畫京城展出

2013年05月07日14:20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百余幅精品中不少是首度面世,牽出宋文治“三顧茅廬”尋師往事

揚子晚報網訊 “搜妙創真——鬆石齋藏陸儼少書畫精品展”近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吸引如潮人流。揚子晚報記者專訪宋文治之子、江蘇省美協主席宋玉麟獲悉,這是宋文治所收藏陸儼少的100余幅精品首度面向公眾展示,在業界引起了巨大回響。宋文治為何能擁有如此多的陸儼少精品?頗使人們好奇。而宋文治與陸儼少亦師亦友的往事也因此浮出水面。

宋文治“三顧茅廬”尋師

作為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宋文治自身的藝術造詣非凡。不過,他卻有個非常崇拜的“老師”,就是陸儼少。當年,他在一次飯局上看到一位老先生手上的一把折扇,一面山水一面書法,宋文治一見傾心,立即跟著這位老先生去拜訪這山水書法的作者陸儼少。未遇。一周后,宋文治獨自前往拜訪,陸儼少還是不在家。又一周后,宋文治又跑去了,這次,終於見到了真身。兩人一見如故,熱烈探討起書畫藝術。

此后,宋文治每周都要去陸儼少家討教,借些畫稿臨摹。后來,陸儼少遷居上海,宋文治仍然堅持周六去周日回,不斷研求陸儼少的用筆方法、如何敷彩,特別是意境的營造。這樣過了一陣,宋文治懇切地向陸先生提出正式拜師。陸儼少堅決辭讓,說如要拜師,應拜最好的老師,如吳湖帆老師。在他的推介下,宋文治最后成了吳湖帆的弟子。

為了紀念宋文治“三顧茅廬”拜訪,陸儼少特別畫了一個長卷送給他,作為定交信物。長卷依宋文治的齋名“鬆石齋”命名為《鬆隱圖》,上有題詩:與子永為好,畫圖寫此心。

兩人友情因“借畫”而生隙

在兩人幾十年的交往中,陸儼少贈送給宋文治不少精彩畫作。“文革”后,兩位藝術家情感更篤。這份情感甚至傳至第二代。當年宋玉麟求學時選擇上海,其中的理由之一就是可伴隨陸先生左右,多學一二。

然而,世事變遷,兩位老友也因畫而曾傷過和氣。1987年8月,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特邀陸儼少前去舉辦個人作品回顧展,並說明這是中國當代健在畫家第一次在西方舉辦此類大型個展。陸儼少及家人為此向國內多位藏家借畫,來豐富、提升此展的作品質量,這其中自然包括宋文治,但雙方對出借的方式未能達成一致,故引出了一些矛盾,對兩人的友誼也產生了影響。這次重要的赴美展覽后來未能成功,《陸儼少全集》年譜中的解釋是“與美方在保險問題上有爭執,為捍衛中國畫藝術在國際上的地位,遂沒有成行”。而陸儼少希望借展的,正是本次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的部分精品。可想而知,這批作品無論對於陸儼少還是宋文治都視為珍寶,這次得以在北京與觀眾見面,的確是一件幸事,或許也是對當年未能展出做一點小小的彌補。無論如何,當年兩位大師因畫而產生的矛盾由於時間的磨礪漸漸變為一件畫壇逸事,重溫時反倒生出幾許溫馨。

展品跨越陸儼少創作轉型期

宋文治收藏的這批作品,跨越了陸儼少創作轉型的重要時期。展品的時間跨度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大部分作品為手卷、冊頁。其中多件甚至未收入2008年出版的《陸儼少全集》,有相當一批作品是首度面世。

陸儼少在《自序》中曾說,“我認為,在70年代前,我的畫風較為縝密娟秀,靈氣外露﹔70年代以后,日趨渾厚老辣,風格一變”,觀者可從此次展覽中細細品味。從展出的早期陸儼少手卷《鬆隱圖》、《杜陵詩意》十開冊頁、《山水人物》十二冊頁等50年代至60年代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畫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繼續發展,用筆隨意、率真、多變。70年代,陸儼少作畫漸變中有了一次大變,即“留白”。在山水中分行布白,“白”似是雲氣、嵐氣、霧氣或日光,飄蕩於山中,一層山,一層“白”,再一層山,再一層“白”。80年代陸儼少的山水畫“粗筆”風格形成,雄渾老辣、突出氣韻。本次展覽將展至5月28日結束。

(揚子晚報記者馮秋紅)

(責編:孫石磊、赫英海)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