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向記者展示他收藏的帶有汪兆銘(汪精衛)署名的任命書。 (曹錚 攝)
張洪軍收藏的黃埔軍校通訊錄內刊印的校歌和孫中山照片。 (曹錚 攝)
張洪軍收藏的署名蔣中正(蔣介石)的任命書。 (曹錚 攝)
河南開封的張洪軍老人是一位証書收藏“達人”。幾十年來,他收藏的各個時期、不同地區的獎狀、委任狀、畢業証等已逾千種。其中比較珍貴的有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的署名委任狀、黃埔軍校通訊錄等等。
張洪軍今年65歲,家住開封市區。少年時期開始熱愛收藏,上世紀八十年代偶然的一次機會,他得到了一張民國的証書,從此開始了對証書的專門收藏。他將收到的獎狀、委任狀、畢業証等統稱為“榮譽証”,在這些榮譽証中,時間跨度從民國到現代、地域從中原地區到邊疆少數民族居住地、涉及到的人物有軍人、學生、干部等,非常廣泛。
16日,記者來到張洪軍老人家,在二樓向陽的兩間房子裡,擺滿了各種証書。有的釘在展板上,有些則按照不同的類別裝到文件夾裡,記者隨手翻看了幾個文件夾,發現在每張証書旁,都有軍張紅親手寫下的時間、背景等資料。
張洪軍告訴記者,他在開始收集這些証書的時候,都是從收紙品的地方成捆的收過來,回到家后再仔細整理,找到自己要的東西就放好,再查和這張証書相關的社會背景、人物背景等,通過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十分滿足。后來,他開始有目的的尋找,比如哪個類別的証書中間年代不連貫了,他會不惜時間、精力、金錢去尋找,直到收藏齊了,這才欣喜若狂。
記者邊聽張洪軍介紹,邊翻看這些年代已經久遠的故紙,見記者翻看的小心,張洪軍笑著說:“民國時候的紙張和現在制作工藝不同,裡面加了漁網、絹等東西,沒那麼容易撕爛。從這些也了解到每個時代的工藝特點。而這些証書的內容,也反映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真實歷史。我收藏的這些中,有從抗美援朝戰場上寄回來的榮譽証,犧牲証﹔也有農民上繳公糧繳的多的証明,這些都是社會和他們個人一段歷史的客觀記載。“
在諸多証書中,記者注意到一張不大的証書被存放的格外上心。仔細端詳,這是一張有蔣中正(蔣介石)署名的任職令。紙張不到16開,邊有單圈黃框,正文部分用毛筆從右向左書楷體字,內容為“茲任許永連為陸軍七十四師司令部二等軍醫正軍醫此令”,署名為“委員長蔣中正”。末尾標有任命時間,採用冥國紀年,並蓋有兩方印章。
據張洪軍介紹,這是一張他專門去尋找的任職令,頗費了一些周折。“証書上的年份是民國35年,也就是1946年,從這張証書上可以看出,當時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對於一名軍醫的任命方式。在任職令的另一面,還印有受認須知。這張任職令很難收得到,珍貴之處在於它是最高長官署名的任命証書,此外,還印有編號、以及有校對人和監印人的簽名。”
除此之外,張洪軍還向記者展示了一份黃浦軍校第十六期的通訊錄和一張有汪兆銘(汪精衛)署名的“任官狀”。其中,在通訊錄扉頁上,有“二十五年二月五日入校,二十九年一月十三日畢業”的字樣,后面兩頁則分別印著孫中山和蔣介石的照片,並刊有蔣介石的題字和印鑒﹔“任官狀”開本比較大,需要折三次才能放進16開文件夾,紙張外圈為白色,有文字處為黃色,間隔有邊飾,題頭為“國民政府任官狀”,內容為“王化久任為陸軍步兵中校此狀,署名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長汪兆銘”,末了也有時間,並蓋有一方章。整體要比前文提到的任職令花哨不少。
談到這些收藏的話費,張洪軍說:“我幾乎所有的錢都花到了這裡頭,基本沒存款。我可以兩天不吃飯,但是遇到心儀的藏品,會毫不猶豫買下來。”據張洪軍說,如黃埔軍校的那本通訊錄,他收來價格是1800元,大多數東西,他已經不記得價格
張洪軍的老伴余愛琴對於他痴迷收藏這件事持支持態度,她說:“我覺得人還是要有個愛好,隻要不違法,不造成經濟負擔,我覺得什麼都挺好。他有時候整理這些東西的背景資料,我也在一邊幫忙,真的能從裡頭學到不少東西,長知識,我覺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