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展出224件文物穿越“早期中国文明”[高清]【2】

第二版块:统治
在“统治”版块的展示中,不仅反映出极具特色的统治手段——礼制——与古器物的关系;还可以从各类器物上探寻上古帝王的遗迹。
在距今55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各地的考古学文化显示出不同的文明特征。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以神权为主,仰韶文化等则是军权、王权相结合,以王权为主。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权贵墓葬出土有玉琮、玉璧、玉钺、象牙权杖等象征身份的礼器。象牙权杖上密布神人兽面纹,正是良渚文化中神权的体现。
“铖”本是砍杀用的兵器,也是砍头的刑具。从新石器时代起,铖逐渐被用作军事统帅权的象征,成为具有震慑力的权杖。商周古汉字“王”正象铖形,可见此时铖已成为王权的标志。
▲玉铖组合
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年-前2200年)
玉 1984年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神人兽面纹象牙权杖
▲从铖到“王”
夏商周三代的统治者,通过礼制治理国家,实现统治的目的。青铜器是礼制具体化的物质表现,主要用于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飨宾客等活动,所用的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必须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相符合。
酒是祭祀礼仪中的主要祭品,酒器因此成为主要的青铜礼器。考古发现表明,商代墓葬中的青铜器组合以酒器觚、爵为核心,再配以其他器物。青铜酒器的类别、组合形式、数量关系当与墓主人生前享受的等级有关。
▲“戈”鸮卣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青铜 上海博物馆藏
▲凤纹牺觥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青铜 上海博物馆藏
食器也是重要的青铜礼器,专门置放献祭的粮食、肉类等。鼎是食器中的主器,三代以来成为等级制度和政治权力的象征。周代青铜礼器组合以鼎、簋为核心,西周时期形成表现等级的列鼎制度,将青铜礼制推向了极致。
▲“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展览现场
▲变形交龙纹鼎(5件)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青铜 上海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也展示出五件鼎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同一组器物。这就是出现于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鼎数越多,所用者的身份地位越高。
▲四虎蟠龙纹豆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青铜 1923年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镶嵌几何纹敦
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221年)
青铜 上海博物馆藏
古代祭祀时需要洁诫,参祭者行礼前须沐浴洁身,宴飨时则要举行“沃盥”,即净手之礼。因此盘、匜、鉴等水器也成为了青铜礼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番x伯者君匜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青铜 高21.2厘米,流至鋬长37.5厘米
▲鸟流盉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青铜 上海博物馆藏
盉本为酒器,或认为用于调和酒的浓度,到西周中期以后也和盘组合使用,担负水器的作用。
▲“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展览现场
除祭祀权外,军权也是统治的代表。战争对兵器的需求不断增长,刺激和推动了青铜兵器的铸造,也使兵器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用品必不可缺的器物。青铜兵器中制作精致、纹饰华丽者多属于仪仗礼器,其种类包括:戈、 戟、矛、钺、剑、弩、矢镞等。
▲(上)越王者旨於睗剑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前4世纪中叶)
青铜 长54.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剑格铸铭文八字“越王越王,者旨於睗”,者旨於睗为越王勾践之子。
▲(下)越王州句剑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前4世纪中叶)
青铜 上海博物馆藏
剑格铸铭文十四字“越王州句自作用剑”,越王州句为越王勾践曾孙。
周代初年实行分封制。郡县制则始于春秋战国,盛行于秦汉,是中央集权体制下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随着官吏制度的转变,各级官吏行使权力或表明身份,都需要玺印作为凭证。官印的材质、钮式、尺寸和印绶等至秦代已有了严谨的法定制度。
需要封存或保密的文件或物品被捆缚后加封粘土、钤上印章,得到的作为信验的泥块称为封泥。官印及其封泥的文字保存了大量的官名、地名,呈现出中央集权官制体系的真实架构与细节。
▲“匈奴相邦”玉玺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玉 纵横各2.5厘米,高2.0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匈奴相邦”是战国时期赵国赐封某匈奴族首领的玉玺,是与匈奴发生政治联系的重要物证,也是目前可见最早的中原王朝颁给周边少数民族的官印。
▲“九江守印”封泥
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泥 上海博物馆藏
“九江守印”封泥是九江郡太守所持官印钤得。秦王政二十三年灭楚,次年即置九江郡。
上古君王的事迹散见于古代文物上的文字记载。如战国楚人所写的上古史《容成氏》记述了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氏等远古帝王直至尧、舜、禹的禅让故事,是不同于炎黄体系的另一种古史传说。
▲“大乙”刻辞卜骨
商代晚期 祖庚(公元前12世纪上半叶)
牛胛骨 上海博物馆藏
公元前16世纪初,部族“商”在首领“成汤”的带领下伐灭夏朝,建立商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王朝更替。商人以天干为庙号,成汤死事被称为“大乙”。这版牛胛骨“大乙”刻辞卜骨上刻有商汤十一世孙祖庚时代的卜辞,卜问祭祀大乙(商汤)的方式。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