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古玩交易纠纷屡见不鲜。古玩行这种“卖假不退货”的行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一些媒体也经常报道古玩行的这种规矩。然而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古玩行究竟缘何有这样的行规呢?
“卖假不退货”的行规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被曲解的看法,而且现在还被很多无良商人利用,以此来欺诈收藏爱好者,所以搞得古玩市场乌烟瘴气,让喜爱传统文化的人们不知所措。然而事实根本不是大家想得那样。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为什么古玩行不退货。
过去的古玩行,一般不懂古玩的根本不会买古玩,即使买也不是现在的那种买法。这就好似那些不懂车的人一般不敢买二手车一样,因为您不知道这辆车原来的历 史、曾经出过什么故障。买的时候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回去开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出毛病了。那些懂车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掌握鉴别技能,会听发动机、会看外观, 也会根据车况给出自己的价格,所以他们不怕买二手车。
古玩也是这样。称得上古玩的物品本身就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即使有损坏的地方也正常,只要买的时候仔细看好再出手就可以了。有时,东西卖出去的时候确实没有损伤,但买回去后坏了再回来退货,古玩商是不给退的。
也有一些内行买家,东西弄坏了之后找人修好再回来退货。还有一些人纯粹就是为了谋得利益而退货,比如一把鼻烟壶,盖子本来是纯金的,买家在退货的时候换 成了一个镏金的盖子。因此这种依靠口头协定的行业,在退换货问题上是说不清的。我曾听老人讲,有人把真古玩买走后进行仿造,然后拿着伪造的假古玩找商家退 货。综上种种原因,古玩商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为了防止这样的骗术,才制定了“不能退”的行规,而不是现在有人误传的“卖假不退货”。实际古玩交易,如果是 不熟悉的客人,您出了这个商店就表明这次交易完全结束。拿着商品再回来找商家,不叫退货,叫重新交易、物权完全转让。虽然这件东西曾经是商家卖给您的,但 这也是您拿着东西回来卖给商家。
其实不只是古玩行有这样的规定,就是目前的金银珠宝行业也没有完全实行“三包”,因为商品一经出手,很难鉴定商品损坏是消费者的过失还是产品质量问题。
过去古玩行卖假货是有先决条件的,即买卖双方在专业技能上不相上下。无论买家或卖家,在交易过程中,谁技高一筹谁就是赢家。有这样一句话“褒贬是买主 儿”,购买者眼力比商家高,能充分了解想买物件儿的情况,便能找到贬低这件东西的方式。假如您不懂这件物品,那样的话连毛病都不会挑,还怎么谈杀价儿啊。 所以“买的比卖的精”在古玩行里就变得顺其自然了,与俗话讲的“买的没有卖的精”正相反。也正因如此,经常有买家想方设法给卖家设套儿,为的就是捡漏儿! 与现在不同的是,那会儿的消费者多是强势群体,再加上消费者多少都是有背景的人,商家不吃亏、不被捡漏就已经是万幸了,根本不敢卖假。那么,有这样的买 家,那假货卖给谁呢?
老人们说了,过去古玩行中的假货通常卖给两种人。一种被称做“洋庄儿”生意,这种交易中客人都是眼力比较差的洋人。无论他的外交手段有多强,在古玩行这都玩儿不转,买假货也不能退;另一种则是卖给同行之间。这同行间也是谁都不服谁,同行是冤家,多多少少还会有些过结。逮着同行串货的机会,卖谁个假的,那算买家学艺不精。而卖假货的在行里也算是扬眉吐气,并且还会被行内传为佳话(我把另外一个眼力好的人“打了”)。 当然,卖的时候也不提真假都是自己看。买的时候是想捡人家的漏,最后却买一假的,也不好意思退了。
所以,过去“卖假不退货”的行规是有前提的,对行内人适用,对行外人是不会卖的,更不是当今卖假的借口。而所谓的退货扣10%更是后来的做法,这起初也是熟人间的一种退货方式,10%对商家 是心理上的一种补偿,对买家也是一个小小的警示。不过这个规矩也被一些不良商人利用。一件假货卖出80万元,知道客人可能要退货,做好准备给人家退了,就 赚那8万元,卖出十次也就赚出80万元了。
古玩是文化行业,真正的古玩商不可能有那种混帐规矩。因为知识和信用才是古玩从业者的生存之道。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古玩艺术品价格认定专家、云古玩平台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