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大家小品美术作品展
人民网>>书画>>正文

金鉴才自序——中国画,我所经历与思索

金鉴才

2015年06月12日14:27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我少年时有过一个美好的文学梦,却在16岁那年早早地破灭了。因为家境困踬,初中毕业后,父亲明确要求我报考不用花钱的学校,我于是不识浅深地投考了浙江美院附中。待到入学开课后才弄明白,这所学校虽然免费,却实在不是“省油的灯”,素描、水彩、水粉、国画、实用美术等等专业课程需耗材料的费用,多次压得我差点辍学。又因自己绘画基础薄弱,学得也非常吃力。

附中第一学期就有国画课,我的第一幅国画就是临摹周昌米老师创稿的白描水仙,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也没把那三片长长的水仙叶子画挺拔。国画好难!我几乎要失去信心。但周老师真数得上是“争夺下一代”的高手,他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起初爱好素描的我,却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上了他的船。他能给我们讲许多有趣的国画故事;几笔就能画出一只双眼皮眼睛、一只结构复杂的耳朵或鼻子;头发胡子怎样才画得蓬松,衣纹线条组织应该怎样虚出虚入和来往呼应等等,他都有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诀窍,使我兴趣盎然,印象深刻,甚至至今都还能背得下来。因此到四年级分专业班学习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画班,在周昌米、张品操老师热心指点下,大致掌握了花鸟、人物、山水临摹和写生的基础技法。

特别幸运的是,进入附中的第二年,因同班同学张序材引导,我有机会接触到吴茀之先生,紧接着又因吴先生的介绍拜访了潘天寿先生。当时我才17岁,对中国画刚产生兴趣,却找不准入门的路,因此只用对开的元书纸想当然的临了几幅吴昌硕、齐白石和潘天寿的画携去请教,潘先生一见就说:“昌硕先生、白石老人和我的画都不能临,因为我们这些人风格太明显,基本功都化掉了。初学画画要从基本功入手,最好还是学《芥子园》。我就是从《芥子园》出来的。”于是我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把《芥子园画谱》中的梅菊兰竹、花卉、山水树石细细描了一遍。说是“描”,因为我临的纸幅实在比32开本的石印画谱也大不了多少,除了描摹图稿的结构之外,根本谈不上笔墨的运用。但好处是对石分三面、树分四枝、交凤眼、破凤眼、个字介字等等,总算有了些基本的概念。

下一页
(责编:魏欣宁、鲁婧)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