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大家小品美术作品展
人民网>>书画>>正文

金鉴才自序——中国画,我所经历与思索【2】

金鉴才

2015年06月12日14:27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认识吴茀之先生以后,我几乎每周都会去他家,帮他磨墨理纸,看他作画,听他谈画史画论,偶然也带上几幅习作请他指点。他对我那么稚拙的东西居然毫不嫌弃,看得非常认真,甚至对我题在上面的字句都不放过,耐心给我批改或示范;有一次还专门翻出蒲作英写的“深思立身道,快读有用书”的对子,并说起他当年在福建与几位朋友诗酒相酬的经历,告诫我要趁着年轻抓紧时间读书。因为耗不起纸,我在附中主要是画工笔画,而潘、吴两位先生都擅意笔,所以我很少有机会拿作品去向他们请教。但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对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在附中经济压力不堪重负的那段时期,曾经私下活动过转考杭州大学中文系、去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当学徒工,甚至去净慈寺做和尚。转考杭大的事不知怎么被老先生知道了,吴茀之先生把我叫去,究问原因,我只说爱好文学,不肯说是经济困难。吴先生叫我去征求一下潘天寿先生意见,潘先生则乐呵呵的对我说:“你知道杭大中文系是学什么的吗?他们是学主语谓语的。阅读和写作方面,我们学校比杭大的要求还高呢!”如果不是潘、吴两位先生的及时劝阻,我可能由此脱离了绘画的轨道,因为与我合谋的另一位同年级同学,就成功地转考了浙师大中文系。

在浙江美院附中期间,对我学习国画影响很大的还有卢坤峰兄,他比我高四届,吴茀之先生介绍我们认识时,他还只是大二花鸟专业的学生,而工笔、意笔的水平都很高,成为我当时心目中的偶像。记得有次我问吴先生:“卢坤峰的画能找出缺点来吗?”竟让他老人家惊愕了好半天说不上话来。提问的幼稚可笑是显而易见的,但也足以见出那时我对坤峰崇拜的程度。我当时的工笔花鸟、兰竹,很大程度上都是跟他学的;即使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我也不断地接受着他的影响。他当时对我说的“基本功不能欠债,欠了债终生都还不清”、“画工笔时要有写意的感觉,不能小家气;画意笔要像工笔那样准确,不能有草率气” ,这些理论我至今记忆犹新,仍以为是道着学画关键的至理名言。同处一个校园,我有很多机会看坤峰作画,遇有我喜欢的,他就会非常大方的送给我,我就把它当作学习的范本。这样七、八年下来,到1969年毕业离校时,我积累他画的工笔意笔大幅小幅各类作品百馀幅,可惜其中绝大部分后来被一位姓叶的东阳籍教师借去,始终要不回来。

附中毕业时,我倒是真心爱上了中国画,希望能上国画系学习花鸟或山水专业。当时在潘天寿先生主持下,浙江美院国画系正受命创办新的书法专业,花鸟、山水、人物专业都暂停招生,我只好选择离校参加工作,因为当时我确实看不出专业学书法能有什么前途。而潘、吴两位先生却坚持叫我报考书法专业,潘先生还特别认真的对我说:“你真想学好中国画,先学五年书法是不会冤枉你的。我怕的倒不是你现在不想学书法,而是学了书法以后不想画画了呢。”正是由于先生的这一席话,自进入书法圈40多年来,我一直提醒着自己不可在中国画学习上懈怠下来。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魏欣宁、鲁婧)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