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到系统宿墨法的建立
钱:宿墨有文献记载至今已有1000年了,不仅没有铺开反而历朝历代都有人恶评,甚至以此为戒,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吴:我对宿墨的研究和运用已深入到系统宿墨语言的建立上,自古以来用宿墨的人的确寥寥,关键是宿墨法也没形成。笔法、墨法,中国传统中论述颇丰。宿墨却是个另类,它会产生一种不同于广泛墨法,很不同笔墨的艺术审美感觉。我讲的是类型不一样,但是宿墨语言中所体现中国传统笔墨的基本元素都存在,鲜墨的技法在宿墨当中要改变,使用方式上也要改变,否则出不来效果,宿墨的特性东西就发掘不出来的。
钱:宿墨本身还有不同的种类。
吴:宿墨不是统一的,宿墨它现在社会上已有生产、销售,这是因为艺术家应运而生的。但宿墨墨汁质量差别很大,我也买一点试试,然后我最终还是用自己做的宿墨为主,才能够出现我自己所要求的效果,而不是厂家做出来的宿墨因为宿墨本身它是一种变异中的东西,所有的变异必须由使用者控制才行。
钱:就像发酵一样,变异的程度要掌握。
吴:我们新鲜墨有墨的质量,宿墨要又凝固又适当渗化,这个比例就更难掌握。宿墨不渗化的话这个宿墨就是不能用的,但做成全部板结也不行,宿墨效果体现在结于不结之间、渗与少渗之间。
钱:这个怎么把握?
吴:宿墨种类变化丰富,我们所用的宿墨渗与少渗,结与少结,结了多少,渗化跟结的比例怎么掌握才舒服,这个当中实际上很难把握,但又必须把握。选择想要的效果其间画家的修养、才华经验都会体现在对宿墨感觉之中。
宿墨还是一个远没有穷尽的课题,也是必须继续探索的课题,里面的空间不少。把墨、水、纸、笔个性式的驾驭合在一起考虑,才能够追寻到比较好的效果。宿墨当中碰到的所有的课题,都要非常认真地去取得自己的经验。
宿墨审美的自觉和判断
钱:中国画和西洋画最大的差别就是,西洋画室自然光影的产物,而中国画是审美训练的产物。宿墨与鲜墨尽管都是中国画的审美范畴,但其中的差别已足以形成了新的审美要求了吗?
吴:发现并坚持宿墨创作与探索的确有个胆识问题,就是要有这方面的艺术探索的胆。
开始研究宿墨时,有一个朋友到我这里来讲,你搞这个是否像剥一个果子,看到了它的内核。我说是的,似乎看到内核,但前面了路还是很长。在经历一个过程后,我觉得要进去了,就必须慢慢把它推向极致,向极致方向推进,效果必定更好。推向极致就要包含一个审美问题,把自己探索多年来形成的对宿墨审美的好感与艺术情感、表现对象审美的习惯总结出来,而且在创作中很自然的把对宿墨的审美习惯抒发出来,这有一个从有意向的探索到审美自觉的转化过程。
从探索、研究,最后养成自己审美的习惯的需求。这种审美需求反过来又指导着对宿墨问题的探索,这个就是宿墨审美的形成。并从已经形成的这种特殊感觉中总结规律。
我现在拿起笔画上去,就感觉出来了,效果出来了我就马上把这张画顺利地画下去了。这个当中已经有审美理念东西在起作用了。 具体地讲,实际上就是把已经感觉到的东西推向极致,并把他纯化。只有推向极致了,才能打破原先的这种审美习惯,进而形成新的一种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
宿墨审美是很重要的课题,就是宿墨当中最主要的,也是比较发展过程的比较高层面的阶段。这个阶段反过来再来指导就可以在新的基础上,把宿墨的研究推向新的状态。
黄宾虹先生晚年讲过,他是在极密之中求虚灵。这是一句带有总结性的话,黄宾虹宿墨研究了多少年,但是人们还是不理解。宿墨本来就容易死、僵、板,只有虚灵了,所有这些问题都带走了,整个画面就鲜活了起来。黄宾虹的作品源自生活的。这与他几次上黄山,对背阴山的观察,对夜山的观察都有关系。
我是逆向思维式的探求,我是把僵、板之状演变成虚灵,变成明快,又保留简约性,又可以进而到塑造性。保留下来很多很美好的痕迹,组成新的一种笔墨的趣味。用拓印式的痕迹美,形成一种不同于过去常规的笔墨的一种构成方式,或者笔墨的一种勾勒方式,形成另一种笔墨的勾勒方式。或者新的一种表现方式。
总之,在中国的笔法、墨法当中,宿墨因其审美趣味不同应有自己的地位,它的特殊的审美感觉,这种审美感觉是很不同于传统的鲜墨的审美状态的。
作为一个画家来讲,要能够驾驭宿墨,探索并产生成果,必须把个人的经验,上升到一种法,一种语言,个人的一种特殊经验,也就会成为可以运用的研究的基础。
宿墨审美之一:单纯美的发现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