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当代书画市场2014年的持续调整行情,很多人都认为是宏观经济形势和政治生态环境使然。其实这两点只是导火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近十年来的中国当代书画市场行情几乎一直处于“牛市”。虽然其间也出现过“回调”,但都很快“回暖”。这就给很多人造成一种错觉:当代书画名家之作似乎只会涨不会跌,并由此吸引了不少因这种财富示范效应而急于赚快钱的“新钱”入市。问题是,这类“新钱”的回报预期太强,交易频次太高。不仅抬高了市场价位,而且加剧了市场波动。其结果就是:一方面,由于很多“新钱”建仓时的价位就很高了,因此,只能依靠不断推高市场价位才有可能赚钱;另一方面,当大批由“新钱”建仓的当代书画有变现获利的内在要求时,又发现一些“新钱”由于所购书画“性价比”不高并由此带来了变现难的问题。事实上,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少买家开始持谨慎观望态度,接盘者数量减少。再加上中国当代书画市场是非常典型的“买涨不买跌”市场,因此,随着这种悲观情绪的蔓延,中国当代书画市场的继续调整是大概率事件。
整体而言,中国书画界大致可分为三大派:“院协派”“学院派”和“江湖派”。院协派是指国有画院和书协、美协体系的书画家。由于体制原因,画院和协会的职务往往交叉,因此归为一类。学院派是指在综合性大学和艺术类院校接受过专业性和系统性美术训练的书画家,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江湖派则是除上述两派外的其他书画家,在此并无贬义色彩。只是由于江湖派书画家的水平差异非常之大,因此,外界多有误解而已。在中国当代书画市场的深度调整中,虽说覆巢之下难有完卵,但市场调整时最先受到冲击的还是价格泡沫已经很大的院协派“领导书画”和学院派“应酬之作”。江湖派书画家受到的冲击反而较小,因为江湖派书画家的市场空间一直相对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书画市场逐渐形成的以“职衔”论价的“职衔导向”评价体系不仅导致了中国当代书画市场的畸形发展,而且造成了中国书画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职业书画家、艺术活动家和党政领导干部中的一些业余书画爱好者竞相追逐书画协会的领导职位。因为在一个迅猛发展的畸形市场中,“职衔”比“艺术”更容易导致书画作品价格的“合理溢价”。所以,在不少书画家眼里,与其苦心探索艺术,不如想法升官加衔。一些盲目跟风的投资者更是只听消息,不问缘由,懒加分析,一味跟进。遗憾的是,这些寄希望于在中国当代书画市场上“捞快钱”的人,不仅成了推动市场畸形发展的主力军,而且往往事与愿违成了“套牢者”。
在中国当代书画市场上,许多“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价格都被严重高估了。与中国当代书画市场此前的几次“回调”相比,这次调整实际上要理性得多。因为这次调整并非全线大幅下跌,而是性价比低的院协派书画家作品领跌。与此同时,学院派中青年书画家的高性价比作品受到收藏者、投资者的青睐。这意味着,随着收藏者和投资者的日渐成熟,中国当代书画市场将越来越看重书画作品本身的“性价比”指标。收藏界有句老话:“不怕买贵,就怕不对”。很多人将这句话解读为“不问价格,但求真品”,这种解读显然不对。第一,中国当代书画市场的主要问题其实不仅是书画真伪问题,而是买家缺乏艺术判断力,对书画本身的优劣缺乏基本概念的问题。但其实优劣品评与真伪鉴定的地位对于书画收藏与投资同等重要。第二,对于投资者而言,买入价至关重要。前几年入市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之所以鲜有全身而退的成功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买入价格太高。因此,即使兼具真与精的特点,依然难以获预期回报率。
事实上,中国当代书画市场的此次深度调整是十分难得的买入良机。当然,买入的前提是“三好”:好价格、好作者、好东西。
(作者为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