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瓷器
人民网>>书画>>正文

海捞瓷:海底捞出来的潜力股

2015年03月23日08:39  来源:中国文物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海捞瓷:海底捞出来的潜力股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海捞瓷”是收藏市场上对于从海底打捞出水的瓷器的一种称谓。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曾经有五艘中国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从而将原本深埋在海底的一个个历史碎片重新捡拾起来。特别是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经过7年的保护性发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海捞瓷也再一次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话题。近日,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胡智勇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就表示,海捞瓷品种多样,有些精美程度堪比官窑瓷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南海一号”沉船中的福建德化窑白瓷和福建磁灶窑绿釉瓷

  “南海一号”沉船中的福建德化窑白瓷和福建磁灶窑绿釉瓷

  海捞瓷在国内外拍场均受追捧

  经过考古识别,这次“南海一号”内发现的海捞瓷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等民窑瓷器构成,品种超过30种。对此,胡智勇表示,这些曾经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传播东方文明与智慧的海捞瓷,而今能够重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除了在考古以及学术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以外,对于瓷器收藏市场来说,也将是一种新的刺激。“尤其是随着近年来诸如‘南海一号’、‘碗礁一号’等沉船的发现,再加上之前国内拍卖行对于海捞瓷器市场的不断探索,使得海捞瓷逐渐成为一种广受藏家追捧的瓷器品种。”

  据胡智勇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人麦克 哈彻就曾将一艘清代沉船上的2万余件中国瓷器在阿姆斯特丹进行拍卖。由此,海外市场上开始频频出现海捞瓷的身影,并且深得国际藏家们的青睐,其拍卖成交价格也在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高。2001年11月,35.6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青花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德国马克,在世界拍卖史上创下了空前记录。到了2005年,海捞瓷首次登陆中国拍卖场。在同年秋天举行的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预估价仅为100万元的200多件海捞瓷器,最终以92%的成交率,取得了2727万元的总成交额。“这样的拍卖成交结果在当时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从中也可以看出国内藏家对于海捞瓷的偏爱。”胡智勇说。

  “泰兴号”沉船古瓷

  “泰兴号”沉船古瓷

  藏家最看重的就是海捞瓷的真

  海捞瓷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均受到藏家们的青睐,胡智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海捞瓷虽然不能与官窑精品瓷器相提并论,但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历史背景,从中能够真实反映出那个时代,尤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古代沉船中以瓷器为代表的船货的考古研究,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化贸易等情况,还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二是,与官窑瓷器相比,海捞瓷的数量要庞大得多,价格也更为亲民,非常符合大众收藏的需求,普通老百姓也都可以参与其中。根据过往资料显示,即使是一艘不满百吨的中国古代航船也可装载万件以上的器物。因此,海捞瓷的单件市场价格其实并不算太高。以曾经于2001年11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的35.6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青花瓷器为例,在这次拍卖中,许多器物的单件成交价仅为10欧元左右。

  三是,海捞瓷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认定其真伪的最佳证明。作为直接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瓷器,对于其年代和真伪的鉴定相对容易一些,真品率也会相对更高一些,而这些也正是那些热衷收藏海捞瓷的藏家们最为看重的一点。

  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特点的克拉克瓷器

  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特点的克拉克瓷器

  鉴定海捞瓷不能只看侵蚀痕迹

  随着海捞瓷被越来越多的藏家所认可和追捧,随之而来的一大批赝品也开始相继出现在收藏市场上。胡智勇告诉记者,有些人觉得鉴定海捞瓷的关键,就是看其釉面上是否存在着常年经受海水侵蚀以及海洋生物附着的痕迹。但是,海水侵蚀的痕迹其实是可以人为浸泡出来的,类似贝壳或者珊瑚等海洋生物附着的痕迹也是可以做上去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鉴定海捞瓷的关键呢?在胡智勇看来,即使是再高超的造假仿制技术,也仍然无法完全重现当时瓷器的本来样貌。因此,他认为鉴定海捞瓷的关键与鉴定其他古代瓷器的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看一件瓷器在造型、纹饰和工艺上是否符合当时的时代。

  胡智勇表示,海捞瓷多以外销瓷为主,大都是为西方市场量身订制的,所以它们在造型、纹饰及工艺上与传统瓷器也有所不同,往往会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特点。以著名的“克拉克瓷”为例,作为中国明末清初时期出现的一种以青花为主的外销瓷器,克拉克瓷大多出自福建的漳州窑。其典型特征是宽边,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克拉克瓷的生产可分为明万历至清初和清康熙两个时期,前者为开光的青花瓷,后者则为胎薄。其中,万历克拉克青花瓷盘一般使用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为后来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克拉克瓷这种多层繁缛,开光分格的构图形式,源自于元青花的构图形式,即元青花莲瓣杂宝纹样,以及伊斯兰陶瓷的繁缛茂密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而这种独特的时代特征也正是鉴定这种瓷器的关键所在。

  专家简介:

  胡智勇,江西景德镇人,嘉德在线专家顾问,“全英华人收藏家协会”瓷器专家顾问,业内著名的艺术品经济人。历任央视《艺术品投资》、《寻宝》、《鉴宝》,北京卫视《天下收藏》等栏目鉴定专家,《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执行主编,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在清华、北大古陶瓷鉴定研修班主讲古陶瓷鉴定课程,擅于普及和探求文物艺术品真伪的常识。

(责编:潘佳佳、董子龙)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