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2014年两会能为中国艺术带来什么【6】

2014年03月28日08:22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手机看新闻

  叶少波:国家应该在版权和税收的问题上做到一紧一松

  (叶少波,中国民协常务理事,中国民协寿山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福建省民间艺术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福建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

  国家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完善知识产权、版权的法律法规。文化产业最核心的发展动力是创造力,但现实的情况是,盗用知识产权、侵犯版权的成本太低,导致相当比例的文化企业都热衷于“山寨”、热衷于拿来主义,倘若我们的法律法规不能保护原创,不能保护版权,我们的文化产业怎么可能有生命力?第二个问题,则要看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要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税收政策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甚至在国际上比较,我们对文化企业尤其是对于艺术类企业的税收都是较高的。如果在知识产权、版权还有税收的问题上能做到一紧一松,我相信我们的文化产业会得到质的提升。

  袁乙平:艺术教育不是技法培育,更是一种精神陶冶

  (袁乙平,北京圣杰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书画网总编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各种辅导班层出不穷。特别是去年“两会”引发强烈关注的“书法进课堂”提案得到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后,书法教育被认为是门槛低、技法简单的培训项目而遭到大量培训机构的追捧,什么“24小时就能练一手好字”、“让四五岁孩子变成神笔马良”、“成名要趁早,当代某某名家名师坐堂”等宣传屡见报端。可是艺术不等于技法,艺术教育也不是技法培训,怎能依靠简单的重复劳动来取得成效?艺术应该是一种格调、一种精神追求和兴趣陶冶。

  我很欣喜在键盘如此发达的今天,书法这门国粹艺术尚能枯木逢春。但我也很心痛回归校园的书法课也大都以体验和娱乐为主,准确的说不是书法课,应该是写字课。

  在此,我想书法进课堂之前一定要理清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写大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书法艺术的事归文化部管,书法教育的事归教育部管,写大字属于学习工具应该由国民自省自发,这三者唯一的共同点是都以汉字书写为载体,但在实际操作中是截然不同的事物。书法艺术源于小众创作,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只能是熏陶或启蒙教育。因为社会大众的认识偏差,总是错把写好汉字与书法艺术创作相混淆。其实书法教育工作,我只想说:“能引导更多的孩子长期对书法保持兴趣,愿意一直写下去就是书法教育的成功。再多的噱头或宣传只能是画蛇添足,因为美育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人从事艺术教育推广工作,更多的孩子喜欢走进美术馆、展览馆等场所进行艺术熏陶,有更多的艺术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特点等,将艺术作品更好地解读、呈现给他们。眼下,我国针对儿童的展览或者艺术教育机构真是乏善可陈,其实真正的艺术魅力,并不在于展览中有多少作品卖出,而在于影响到了多少人。而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影响到了他们则影响到了未来。

  大文化时代已经来临,我期待国粹艺术能发扬光大,期待国民美育能迅速普及,期待书法能真正的走进中小学课堂,也期待更多的社会舆论能关注文化。

上一页
(责编:张卉、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