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中武汉商业博物馆接收首件捐赠实物--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筹建中武汉商业博物馆接收首件捐赠实物

蒋太旭

2013年07月04日08:36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武汉藏友周啟壮(右二)将其收藏的一块百年界碑,捐赠给筹建中的武汉商业博物馆 记者傅克强 摄

2日,正在筹建中的武汉商业博物馆接受首件捐赠文物:2年前在汉正街拆迁时被发现,流入收藏品市场的汉口老字号银楼“汉宝成”界碑,由收藏者周啟壮先生无偿捐赠。这块迄今逾百年历史的界碑,成为武汉商业博物馆(筹)第一件馆藏实物。

碑身整体保存完好,局部有风化

记者在徐东古玩城现场看到,这块材质为花岗岩的青石界碑长度达180厘米,宽46厘米,厚约13厘米。碑正面,以斗大的行楷刻有“汉宝成己墙界”字样,碑身整体保存完好,局部有风化现象。据估计,石碑重约400公斤。

周啟壮在升基巷发现界碑

石碑收藏者周啟壮先生是一位钟情武汉历史的收藏爱好者,在汉口崇仁路古玩市场开有一爿小店。在汉正街土生土长的周先生告诉记者,界碑为2年前在汉正街升基巷被发现,当时此处正在拆迁,此碑被遗弃于废墟中。有心者将之从汉正街运出,转给他的小店。因碑身太大,小店存放不便,周先生只好雇人将之从汉口运至武昌徐东古玩城朋友处“寄藏”。

界碑距今有百年历史

周先生的说法得到作家、《武汉往事》作者罗时汉先生印证。他回忆:2011年8月的一天,他探访正在拆迁中的汉正街升基巷,在一片瓦砾废墟发现了这块石界碑,并在原始处所拍摄了石碑照片。据他考证,这块石碑距今约有百年历史。

同样在汉正街长大的罗时汉长年关注武汉历史研究,他不无遗憾地表示:像这样的汉口老字号墙界碑存世稀少,它见证了清末至民国时期,武汉金银首饰行业在汉口发展的盛况,非常珍贵。

众多热心市民提供征集线索

据悉,自6月27日卓尔控股联合本报筹建武汉商业博物馆,向全球征集文物以来,众多热心市民和民间收藏爱好者积极提供征集线索,表达捐赠意愿。周啟壮先生是第一位向武汉商业博物馆(筹)捐赠实物的热心市民。昨日他向记者表达心声:将汉口老字号界碑捐赠给博物馆,既是发挥它应有的文物价值,也希望以此带动更多热心人士支持好参与商业博物馆的建设。

博物馆筹建方表示,届时将邀请周先生参加武汉商业博物馆开馆仪式,正式颁发捐赠证书。该实物展出时,将标识捐赠者名字,以示敬意。

八旬老汉口胡德彰回忆:

儿时家住银楼对面或见过石碑

求证>>>

记者询问几位“老汉口”了解到,“汉宝成”是民国时期汉口的一家老字号银楼,为浙江商人在汉开设,时人称之“老宝成”。

据《中国老银楼资料汇总》记载,清末民初起,汉口的金银首饰行业逐渐形成了本(湖北)、江(江西)、浙(浙江)三帮。浙帮财大气粗,以经营金饰为主,开设有宝成楼、老凤祥、老天宝、老物华、老宝盛、老宝兴、老文元等大银楼。

“史料里的‘宝成楼’应是位于汉正街升基巷的‘汉宝成’银楼。”81岁的胡德彰先生从小在汉正街长大,父亲是药材商人,他家当时就住在老宝成银楼对面。老人回忆说,宝成楼的建筑风格和一般商铺不一样,整座大楼三层,由风火墙一通到底,几乎没有明窗,一楼不设门面,从厚实大门进入楼内,才见厅堂和柜台,堂内设有桌椅,客人进来后,有店员招呼落座侍茶。

老人记得,小时候,他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石碑,印象中,碑上的字很大。他断定:周先生捐赠的“汉宝成”墙界碑很可能就是他小时候见过的这块石碑。

新中国成立后,宝成楼成为一家工厂的厂房,后来又成为一家拉面厂的作坊。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浙商也在湖北的沙市和老河口等地开设有“老宝成”分号。 (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江身军)

(责编:孙石磊、鲁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