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4000年前中西文化交流--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考古发现4000年前中西文化交流

2013年06月25日08:47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手机看新闻

  这里是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地方、这里可以考证东西方交流是从4000年前开始的……国务院近日正式公布位于民乐县东西灰山四坝文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坝文化暨民乐县东西灰山遗址研究座谈会于昨日在兰州召开,省政府参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在研讨会上就四坝文化中的考古发现进行发言,引起了在座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考古发现小麦 引发起源地争论

  据权威研究机构在东灰山的考察,先后在遗址中发现了小麦、大麦、粟、稷、高粱等作物的炭化籽粒。在一个遗址发现五种重要作物的炭化种子,在国内是首次,在世界上也及其罕见。这些炭化籽粒的发现进一步论证了中国是普通栽培小麦、大麦、高粱的原产地和重要起源地之一。

  “四坝文化遗址的发现,可以准确地说民乐至少在4300~4400年前就有丰富发达的史前文化。”郎树德在昨日的研讨会上讲述了四坝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考古学家们在东灰山文化层中曾采集到完整饱满的小麦粒,而且数量很多,这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小麦标本。“东灰山的发现表明至少在青铜时代我国已开始栽培小麦。”郎树德说,如今,对于小麦到底起源于中国还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究,“如果小麦起源于中国,必须找到当地野生小麦作为依据,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发现,更多的观点倾向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但四坝文化中小麦粒的发现,至少可以说明,民乐河西走廊一带是中国种植小麦最早的地方。

  发掘青铜器 让中西文化交流时间提前

  “东灰山河西四坝文化的发现,在学者的主张中认为中西文化交流在4000年前就开始了,而不是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开始的时间。根据测定结果,四坝文化的铜器合金成分复杂,既有锡青铜和铅锡青铜,又有砷青铜以及其他合金制品。四坝文化普遍发现砷青铜,这一特征与西亚、南欧及北非的早期铜制品相同,反映出四坝文化有可能与外界存在某种形式的联系。从上述情况看,当时的冶铜专业人员已掌握了采矿、冶炼、制造和铸造成型等生产工艺,冶铜业更趋成熟。重要文化遗存青铜器的发掘,证明西北甘肃河西地区是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地方。”郎树德表示:“四坝文化的一大特点是金属器物的大量使用,同时还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铜文化。某些彩陶的器型与彩绘图案和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较为接近,说明曾接受了它们的强烈影响。但三角形器盖、砷铜制品的大量存在,以及某些其他特点又与中亚文化接近。

  四坝文化遗址 或将打造博物馆、公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我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步伐的加快,民乐县近年来对四坝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已形成了初步思路。据民乐县文物局副局长陈之伟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存,民乐县已派出专门的文保员,对控制范围内土地实施严格监管,严格杜绝区域内任何建筑实施。陕西省的半坡遗址博物馆闻名于世,而民乐县将利用东、西灰山遗址年代早、占地面积大、出土文物丰富、研究价值丰富的优势,建成一座集保护、陈列、研究为一体的结构合理、设施先进、面积适中的四坝文化遗址博物馆或考古遗址公园。同时,利用东、西灰山遗址距离近、规模大、出土文物多的优势,将两个遗址公园与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建设项目连成一条史前文化与新兴工业、现代农业对比观光旅游线路,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吸引游客的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建设步伐。(李杨)

(责编:赫英海、鲁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