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还需要补课
对毛泽东肖像《十二月会议》的创作过程,靳尚谊还记得很清楚。他说:“当时提倡画情节性的、多人物的革命历史画。画别的,不会赞扬你,说你没本事。创作《十二月会议》的时候,我去陕北实地考察了多次,画了不少草图,其中一张就毛主席一个人,很像一幅肖像。大家一看说,可以!你就画一幅肖像,不要那么多人物。结果就成了。红色的背景,人物是亮的,很有魅力。”
读+:您怎么看当前的美术教育?/p>
靳:当前的国内的美术教育,太强调创新,排斥打基础。实际上,创造性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在美国,父母用孩子的东西都要先问清楚,孩子不同意就不用,特别尊重孩子想法和意见,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会有创造性。
在西方,最好的教授往往教一年级,解决的就是基础问题。而在中国,好的教授是不屑于教低年级的。
在中国,素描可以很分多种,人物素描、静物素描、写生描绘、结构素描、设计素描……其实,素描就是素描,不能分很多种,各种内容体裁都要学,更不能投机取巧。
读+:作为一位油画家,您曾对中国画与油画进行对比。那么在您眼里,国画的艺术价值如何?
靳:中国画与油画是世界并行的两大画种。其表达方式完全不同:油画是理性的、写实的、准确的,中国画是感性的、写意的、模糊的;油画是造型艺术,关注的是体积与空间,中国画是线条艺术,看重笔墨与美感。
另外,中国画与油画的欣赏渠道不同:中国画开始多是文人之间传看,对欣赏者素质要求高;而油画是公共艺术,大众都可以去美术馆观看。
对中国画来说,美更重要。油画的美是写实的,到了现代才抽象。而中国画讲究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发展前景更好,欣赏余地更大,境界更高。加上禅庄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往往画到最后,才知妙处,其妙无穷。国内美术教育太强调创新。
链接:
靳尚谊,是我国当代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1934年生于河南省焦作市。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顾问、研究员。
2009年,他的油画作品《毛主席全身像》拍出2016万元的高价,其近年作品累计拍卖成交已达2亿元。近来,他的早期油画作品《青年女歌手》倍受公共关注,其画中人物是当时中国音乐学院学生歌手彭丽媛。
1983年,《塔吉克新娘》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上首次亮相,她的优美宁静和无限生机,侧光下强烈的明暗对比,单纯而强烈的色彩,引起了极大震动,有评论认为,这幅画“艺术处理上堪称完美,开创了中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读+:近几年,你的作品在市场上频频拍出高价,高达数千万人民币,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靳:高价成交的那些作品,没有一张是我送到拍卖公司拍卖的。我一贯主张,捐赠才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事实上我一直在这么做,最好的作品我都捐给了美术馆。《青年歌手》捐给了中央美院美术馆;《画家黄宾虹》捐给了上海美术馆;“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侧光人体》、探索现代人精神面貌的代表作《惊恐的妇女》、探索欧洲古典画风和中国画韵味融合的《八大山人》捐给了中国美术馆。迄今,已捐赠了近70件作品。
捐赠才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