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林海中观点
遍游名山大川得见西湖之“雄深雅健”
当下比较浮躁的社会,杭州保存着南宋时的山水清音,没有大的变化。这更加能够显示出山水相对与尘世的喧哗,人类社会因为太过浮躁所以才有对山水的审美。中国画的本意也好,我在香港做展览也好,都有对当地都市化的反思,让人回到山水里面去。西湖的山水的确能够让人感受到这样一种情致,杭州又有“最适合人居住”的美称,也就是有一个山水的概念,这本身就是当下面对尘嚣的一个对比,也应和了山水的本意。确实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现在追求城市山水、现当代的都市山水,我觉得当然是一个方向,但真正需要的的是千年以前宗炳所说的一样,要回到永恒的山林之美。我认为中国画真正的意义也不是创新,要如何如何的艺术面貌,还是要回归生命的本身,对山林的渴望和对恬静生活的追求。这就是为什么我在现在这个社会坚持这么做对将来越来越有意义的原因也正在此,现代生活太过烦躁。这个展览我所坚持的意义也在于这一点。
西湖四季的变化也会有非常的想象空间。从以往对西湖文化的认识和探究,你会发现西湖是一个很大的天地,包罗万象。西湖不仅给人妩媚的感受,也具备了黄河、长江等江河湖海的总体气象,都能在西湖里面找到,西湖中这样的景致其实我们都能看见。我要特别提到马远的《水图》,当年杭州刮台风时,我在西湖边,在雷电交加之下,你会发现西湖完全不是妩媚的感觉,是一种非常雄浑、浩渺、浩荡的感受,完全是大海的气象,这很让我吃惊。由此,我想到了马远的那套册页,他画的都是杭州西湖,这十二开画有:“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马远祖籍山西永济县,一生居住杭州。他画的种种水势其实就是西湖的万象,在西湖里面他能够小中见大。我也就是以这么一个说法,以“湖中天地”作为展览题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