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产品开发的针对性--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加强文化产品开发的针对性

2013年04月02日08:4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欣 路

  沙特第28届杰纳第利亚民族遗产文化节将于4月3日在利雅得开幕,中国是本次活动的主宾国。此次中国主宾国活动以“璀璨中华”为主题,通过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向沙特及阿拉伯人民全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风貌,让沙特和阿拉伯人民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调查结果显示,阿拉伯人对中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对当代中国表现出极大的好奇。

  左图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参加阿曼国际艺术节演出

  右图为: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在埃及迈阿迪图书馆“中国之角”举办葫芦丝短期培训班(资料图片)

  当前,中国迫切需要以文化软实力增进阿拉伯国家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政策的支持和观念的认同,推动中阿友好合作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新世纪中阿交流日益活跃

  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的建立确立了双方互办中阿文明研讨会的机制。目前,研讨会已经分别在北京、利雅得和突尼斯召开了3届,为中阿双方学者近距离接触提供了契机,使双方最新的文明成果得以展示。

  作为论坛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双方互办艺术节的机制已写入中阿论坛部长级会议制定的3年执行计划。根据执行计划,2006年和2008年分别在北京和大马士革举办了第一届阿拉伯艺术节和中国艺术节,2010年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

  2010年5月,中阿双方在北京签署了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合作备忘录,确定未来5年双方合作互译对方的25部经典著作出版,其中即将翻译的中文经典著作包括《论语》、《道德经》、《儒林外史》等。

  目前,对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培训工作也正在逐步走向机制化。从2007年起,文化部连续举办了多期阿拉伯国家文化管理人才培训班、阿拉伯国家文化官员考察团和阿拉伯国家知名画家来华采风创作活动。这些活动得到阿拉伯国家文化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和参与,也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一致赞誉。

  阿拉伯市场空间广阔

  就目前情况看,在阿拉伯国家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文化产品的数量还无法满足阿拉伯民众的需求。

  2010年9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制作了一期名为“中国与阿拉伯人”的对话节目,参与对话的两位“中国通”——黎巴嫩中国友好联合会主席马斯欧德博士和《今日中国》阿文版副主编伊斯梅尔表示:“中国商品已遍布阿拉伯国家的大街小巷,中国的文化产品却难得一见。”

  前叙利亚驻华大使穆罕默德·海依尔·瓦迪说:“目前,在阿拉伯的书店、图书馆中,很少能找到中国文化的书籍。在阿拉伯国家和中国的电视台,反映阿中文化的节目也不多。”

  前约旦哈希姆王国文化大臣阿迪勒·图维斯博士表示:“通过电影、旅游以及对文学、诗歌和哲学作品的翻译,可以推动文化交流。希望能看到更多介绍有关中国文化、文明、工业发展及中国在当代世界贸易活动中独特地位的电视节目。”

  据了解,在拥有1.5亿人口的22个阿拉伯国家,有1个中国文化中心、9所孔子学院,针对性的阿拉伯文图书26种,影视版权输出则为零。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演出团体开始在阿拉伯国家进行商业演出,如四川德阳杂技团赴阿联酋商演,江西杂技团参加利比亚商演,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阿曼、科威特商演等,不过,这些商演还处于尝试阶段。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在阿拉伯国家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开发丰富的、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传播平台,已是当务之急。

  当代中国文化备受关注

  笔者曾在2010年至2011年参与阿拉伯官员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其间对108名学员进行了调查。在回答“关于中国你最想了解什么”时,选择最多的是“改革开放经验”“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伊斯兰教在中国”,“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则没有人选择。2011年10月,笔者在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对该校150名阿拉伯学生就同样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与之一致。

  这个调查虽不系统、全面,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阿拉伯人十分关注中国当代的文化生活状况。因此,在走出去之前,对现当代文化的整理和弘扬十分重要,应更多地对阿拉伯受众的文学需求、审美习惯等进行分析。

  2011年2月,美国参议院公布了前外交委员会主席卢格的一份报告《美国的另一种损失:中国和美国——网络时代的公共外交》。卢格认为:“中国在传播文化时仍然以四大发明、长城和儒学为核心,这种方式过分强调传统、忽略现状,很难在流行文化当道的国际文化传播竞争中形成竞争力。”这则报告虽然是站在美国角度发出议论,但也提醒我们,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对不同国家的不同需求进行切实考量,特别是注重现当代文化的介绍和弘扬,将真正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风貌的代表性作品推介给阿拉伯民众,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笔者建议,应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事业单位、民营公司积极开发阿拉伯文化市场。美国在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并非由政府直接塑造,其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跨国文化企业承担了培育美国文化软实力的重任,并且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图书、影视、演出、教育等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但新疆歌舞团、黄河出版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未来可进一步开拓市场。(欣 路)

(责任编辑:赫英海、鲁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