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副总理的谷牧在李可染、黄胄、蔡若虹、黄廻等陪同下视察中国画研究院工地。
中国画研究院(2006年12月14日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36年来,她的成长始终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见证了国家由只针对中国画的创作与研究,一步步走向覆盖美术各个专业领域的繁荣历程。
1977年12月12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在为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创作作品的基础上成立 ,首任负责人为华君武。后任务扩大为组织全国著名中国画画家为政府部门、驻外使领馆及有关单位提供布置陈列作品和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创作礼品画,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创作任务,组织一部分中国画出口,为支援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作组先后组织了17个省市的80位老画家及少数中青年画家进行国画创作。完成了国家需要的任务画620幅左右(其中作为外交部给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画35幅,钓鱼台宾馆陈列41幅,火车站14幅,北京饭店430幅,机场100幅);完成外贸部门需要的出口画4000余幅,组内收入人民币8万余元(国家出口外汇收入未计在内)。1978年9月,“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汇报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作品136件。至此,已为国家收藏画家的精品和库存画500余幅。总计5000余幅。
1979年4月17日,一份盖有“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国徽章的“同意因建设‘中国画创作组’工作用房,征用海淀区玉渊潭公社潘庄大队四道口生产队15亩耕地”的公函,被送往文化部办公厅。6月1日,中国画创作组从原先租住的友谊宾馆南工字楼,迁到了颐和园藻鉴堂。
1980年,国家批准建立中国画研究院(正式建院前称为“中国画研究院筹备组”),计划投资135万元(最终投资800多万元),建设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中国园林式建筑,集学术研究、创作、陈列、办公、接待、贮藏、资料保管等各项用途于一体。11月21日,时任文化部部长黄镇正式批准任命朱丹、蔡若虹、黄胄、吴作人、李可染、叶浅予、安靖、苏立功为筹备组的核心小组领导成员。初创时期,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谷牧等多次到藻鉴堂及新院址建筑工地视察指导和解决困难,并最终确立了“中国画研究院不是机关,不是衙门,不是养老院、招待所,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机关。” “最高权力机构是艺术委员会,主要成员是国画家、理论家。”“中国画研究院是中国画学术研究的中心,是中国画学术研究资料的中心,是中国画对外学术交流的中心,作为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研究的对象,他还是为全国甚至全球的顶尖中国画画家提供创作和学术交流的中心,是优秀中国画作品陈列中心和观摩学习的中心,同时还要做文房四宝、工具材料和新技法的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画最高学术机构。”“研究院画家不是终身制,就像国家体育代表队,保证永远的国家一流水平”的建院主旨。
在1980年至1981年,在中国画研究院筹备组主办和召集下,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议,对中国画发展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如1980年2月21日,来自全国以中年为主的30多位画家参加的“中国画人物画创作座谈会”。1981年4月16日,关于“文人画”问题的讨论会,张伯驹、董寿平、白雪石、溥松窗、周怀民等10余人参会,对“文人画”的概念、内容及如何评价等问题交换了看法。5月15日的“人物画创作座谈会”上,与会同志畅谈了人物画创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对人物画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给有关领导部门提出了建议和希望。6月11日,由在京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20余人参加的理论座谈会上,常任侠、徐邦达、张安治、金维诺、黄苗子等在发言中,对中国画理论研究的方向、任务和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7月2日开始的“花鸟画创作座谈会”,历时10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花鸟画家,观摩了古代和近百年花鸟画优秀作品,互相交流了创作经验,并对如何创作社会主义时代的新花鸟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后,向全国花鸟画家提出了六条倡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1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谷牧到藻鉴堂接见了筹备组成员,并与老画家朱丹、叶浅予、蔡若虹、李可染、黄胄、苏立功、安靖、李苦禅、张仃、蒋兆和、田世光、董寿平、白雪石、许麟庐、溥松窗、肖淑芳等进行了座谈。老国画家们谈到了中国画传统急需认真研究和继承、发展的问题,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文化建设问题。万里、谷牧同志一致认为:我们尊重世界上所有先进的优秀的文化艺术,但继承和发扬祖国民族文化艺术应放在首位。我们正在筹备成立中国画研究院,将来有条件时,还应该成立民族化的油画、雕塑等研究院,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以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当年5月31日,谷牧到藻鉴堂听取汇报时,还专门提出老年画家著书立说是否需要青年人帮助整理的问题。
1981年9月21日,中国画研究院基建工程开工,没有举行任何仪式。10月27日下午,叶剑英委员长在住所接见了中国画研究院负责人蔡若虹、李可染、黄胄,高兴地听取了有关中国画研究院筹备工作的汇报,对于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成立和“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画展”即将开幕表示祝贺。他说:“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是很重要的。祝你们的事业繁荣昌盛,祝画展展出成功。” 11月1日上午,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谷牧、方毅、姚依林同志出席了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中央各部委、北京市委负责人,中国文联各协会负责人、文艺界知名人士以及港澳、海外来宾,老中青中国画家共500多人,盛况空前。11月1日下午,“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预展(画展11月2日至15日举办,展出229位作者的作品231件)。11月3日,中国画研究院第一次院务委员会在颐和园藻鉴堂举行。1981年12月至1982年5月,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画展部分作品在沈阳、广州、上海、成都、重庆巡回展出,观众踊跃,受到好评。(张 晨 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本文根据《中国画研究》、《中国画研究院通讯》及赵力忠先生文章《遥想当年》整理而成,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