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积寅:画派还是不打造的好--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冷眼观潮)

周积寅:画派还是不打造的好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周积寅

2013年04月01日09: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题:画派还是不打造的好

从学术角度出发,我真诚地想与那些热衷于人为打造画派的人们商榷。

画派,即绘画流派的简称。画家的绘画风格是画派产生的前提。绘画风格是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没有画家的艺术风格,就谈不上有什么绘画流派。

在中国绘画史上,画派的形成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其一,要有画派的开派人物;其二,每派都是一个具有延续性的并有传承关系的画家群;其三,画派中的画家风格相近。其中风格相近是最主要的。中国古代画派的命名,或以地域命名为标志(如明代“吴门画派”、“浙派”),或以开派人物姓名命名为标志(如明代“波臣派”、清代“恽派”),皆离不开画派形成的三个条件。它们的形成不同于西方,西方的一些画派是自觉形成的,即由一些志同道合的画家自觉地组织起来,公开打出自己的主张或艺术纲领,有一支创作队伍和代表性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便形成了自觉的绘画流派。中国古代画派是自然形成的,他们无组织、无共同纲领或艺术宣言。每一画派都是后来史论家从不同时代画家群体的创作实践中加以总结,按照画派形成的三个条件加以命名的。

各种画派的创始者,都是具有独到之处的大师或大家,创始者的风格即代表了画派的风格。在其画派产生、发展阶段,开派人物和他的骨干弟子在本地区乃至全国都会产生影响,但也有其局限性,其一,由于代代相传,拘泥一家,无形之中,束缚了画家的个性和艺术创造性,徒子徒孙,临摹旧稿,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后来就必然成为一种习气流弊;其二,画派带有其宗派性。清方薰云:画派“作者往往以门户起见,互为指摘,识者陋之。”

包括画史上的“元四家”、“明四家”、“新安四家”、“四僧”、“金陵八家”、“扬州八怪”等,也是后来的史论家总结出来的,之所以称他们为“几家”,而不称他们为“某派”,是因为他们在艺术上有很大的创造性,自立门户,画风不与人同,其艺术成就在某一朝代或某一地域画坛上的地位和社会影响是并列的、相当的。

近年来,一些地方找到了打造画派的新模式,以地域命名的画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江苏是打造画派的发源地,诸如扬州画派、新扬州画派、金陵画派、新金陵画派、江苏画派、新吴门画派、太湖画派、新娄东画派,还有什么“新文人画派”、“新院体画派”。其他省市也不甘落后,上海打造了新海派,浙江打造了新浙派,安徽打造了“黄山画派”,广西打造了“漓江画派”,陕西打造了“黄土画派”,山东正打造“齐鲁画派”。江苏某画院负责人说:“我们的画派,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这是出于那些不懂中国画派史的人之口的。他们仅采用传统“画派”的躯壳,抛弃了画派的特定内涵。在一些人看来,现在打造的画派与历史上的画派是两回事,想怎么打造就怎么打造,目的无非有二:一是便于活动,好宣传;二是便于炒作,好卖画。

作为学术问题,再提出几点,以期引起人们注意。

其一,有人说,只有打造出某某画派,才能象征某某地域的美术品牌。我认为美术品牌是在充分营造文化创新环境的基础上,广大艺术家自由竞争的结果,要出人才,出大师、大家、名家,出国宝级的作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打造100个画派也是白费。

其二,人为打造画派,不利于个人风格的自由发展。在当代,艺术创造早已跨越地域的疆界,同一地区画家具有不同风格、不同地区画家具有类同风格都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引导本地区画家进行同一风格的创作。

其三,打造某区域画派,并非每个画家都能进去,进去的自认高人一等,商业炒作的机会多,进不去的人即使才能不比画派成员差,也只好自认倒霉。至于谁来当画派领军人物,争夺这一宝座的不在少数,一旦戴上了这项“皇冠”,就像当上美协、书协主席一样,身价和书画价立即暴涨。画派本身就带有宗派性,如若人为打造,难免矛盾百出,也有拉帮结派之嫌。

贯彻中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是件好事,值得肯定。但对画派的人为打造,抛弃了中国传统画派自发形成的规律,并带有商业的炒作性,这样的画派是伪画派,不利于弘扬发展中华文化,寿命是不会长的。画派还是不打造的好。

(责任编辑:鲁婧、赫英海)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