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在黑龙江省东南牡丹江地区发生的镜泊湖连环战,是继中国人民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江桥抗战仅4个月之后的一系列抗日战斗,已为东北抗日斗争史与东北党史界认可,逐渐为人所知。镜泊湖连环战最早见于1962年的《黑龙江文艺》和大型文学刊物《收获》,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的创始人李延禄的回忆录第一部分《疾风知劲草》。1979年出版全部回忆录,书名为《过去年代》。文革后才见有文章谈到镜泊湖连环战。这本来是我国最早的抗日斗争,仅从战斗次数和规模上来讲也应是一大史事。然而近30年来,记载这一抗日斗事件的文字却与李延禄的回忆录出入很大。例如由东北三省学者们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抗联斗争史》这样权威性著作,写到镜泊湖连环战首战“墙缝之战”,说抗日军是与“日军上田支队和伪军2000人”作战。“交战数小时,日军小川松本大尉以下120人毙命,伪军一个营带械投降”,镜泊湖连环战共打死日军600人。
新发现的日军《镜泊湖畔上田大队(独立守备队第六大队)战斗》可以说明几个方面的史事:
首先,从这份日军的战地速写画和文字解说上看,日军上田支队的确入侵了镜泊湖地区今属黑龙江省宁安市,并遭遇“支那军”—抗日武装伏击,发生了战斗。虽然它只是日军上田支队的一个中队,不是上田支队全部,但画题和文字解说都明确标明是
《镜泊湖畔上田大队(独立守备步兵第六大队)的战斗》。如果有另一场上田大队的战斗,日本人岂能漏掉?可见高野大尉中队的战斗就是各种抗日斗争史书、文章中所说的上田支队“墙缝战斗”,并非《宁安县志》等书中说的”来了上田支队六百人”,日本人更没有说这支上田部队从属日军主力天野旅团;
其二,日军画册上记录的与“支那军”发生战斗时间是3月21日。这和李延禄回忆录记载的墙缝战斗发生时间3月13日,一前一后,墙缝大战在前,此战在后,差了七天。显然,高野大尉指挥的这支上田支队的中队,虽然看起来也是在镜泊湖南河口一带遭遇抗日武装伏击,却此战非彼战,不是同一场战斗。显然这支上田支队是在天野旅团遭伏击一周之后,才到达镜泊湖地区的。各种史著把上田支队的镜泊湖战斗与镜泊湖连环战的首战墙缝大战混为一谈了;
第三,从这份日军史料上看,战斗从下午2时开始,只进行了两小时,而不是日军与李延禄补充团“从天不亮打到天黑”,战斗进行了六七个小时。更没有说日军“600人在山下排成一里多长”,向山上抗日武装射击,遭到抗日武装从“墙缝山上”投下“像暴雨般”的无数手榴弹的攻击,日军才伤亡70人。此说法是该县调查人员听当地一赶车人所讲,不辩是否合情合理,信以为真。至于“暴雨般的”无数手榴弹大多是废品吧,不然为什么杀伤力如此之差!(但李延禄的墙缝战斗,却真的是补充团700勇士投掷了救国军全部库存的手榴弹,才大量地杀伤日寇);
第四,几种版本的上田支队镜泊湖墙缝战斗,都说到日军被当地猎人陈文起引入救国军补充团伏击阵地的。而此画的文字解说中,却无一字说有“支那人”向导引他们误入伏击阵地。可见,诸种上田支队的镜泊湖战斗的编造者,看到过李延禄的回忆录,知道确实有位镜泊湖猎人陈文起及其英雄事迹,被他们“嫁接”过来;
最后,日军这份史料说了实话:一个连队伤亡32人,并不算少。既不是《宁安县志》制造的日军伤亡七十人,也不是另几种史料中所说的伤亡120人还有伪军一个营反正等等,这更证明此战与重创日寇的李延禄救国军补充团墙缝大战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