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9:清 潮州窑白釉雄鸡 广州博物馆藏
狗是由早期人类从野狼驯化而来,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通常被成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也意味着农村淳朴温馨的风气,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形容世外桃源的美景。
东汉陶灶狗(图20),长26厘米,高16厘米,广州博物馆藏。明器,施青釉,灶为长方形。灶前有一长方形地台,地台左侧有一女跪俑,一手伸向灶门,作添薪烧火状。灶门右侧蹲一条狗,前肢立起,后肢蹲坐,卷尾仰头,形象生动逼真。这件微缩陶灶,既展示出东汉时期人们炊食生活的一个画面,又体现了人类与狗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图20:东汉陶灶狗 广州博物馆藏
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家”字即是豕(猪)加宝盖头,意味着有豕(猪)才成家,这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视猪为重要家畜,食用肉类以猪肉为主的反映。在我国古代天文观念里,猪黑色、位北、属水,是主北方之神,在民间被视为富贵、安逸的象征。
图21:东汉 红陶猪 广州博物馆藏
东汉红陶猪(图21),长22.8厘米,广州博物馆藏。泥质红陶,卧姿。四肢短壮,前腿弯曲跪伏,蹄尖贴于腋下;后腿蹄足与腹部相贴,尾巴上翘曲盘于臀部上。猪体为对分模制,合范而成,身躯肥满,肥头大耳,拱嘴上翘,与高鼻一起前伸,双眼侧视前方,活脱脱塑出了猪膘肥体壮、憨态可掬的生动形态。资料显示,我国人工饲养猪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从这件红陶猪上可见东汉时饲养猪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李笙清 彭建 左易正)
(来源:新浪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