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何以被“腰斩”?--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

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何以被“腰斩”?

但愿人长久——2012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之回顾

剑武

    南方的几家拍卖公司还在进行着“秋季拍卖”、完整性的数据要到春节前后才能揭晓,2012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清冷局势却已然定格。“腰斩”之说——今年之成交额为去年之一半——十分恼人,十分醒目。由此,是否可以痛定思痛,对对焦点,找找原因,想想办法。
2013年01月04日09:54    来源:人民网-艺术收藏频道    手机看新闻

拍卖现场(资料图片)

南方的几家拍卖公司还在进行着“秋季拍卖”、完整性的数据要到春节前后才能揭晓,2012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清冷局势却已然定格。“腰斩”之说——今年之成交额为去年之一半——十分恼人,十分醒目。由此,我们是否可以痛定思痛,对对焦点,找找原因,想想办法。

低迷与调整

大家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从去年秋季拍卖开始步入下降通道,进入了调整期。

其实,这调整主要是大气候使然,各种不利因素的反复敲打使并不脆弱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一片低迷。美国的次贷危机、欧洲的金融危机、日本的地震加海啸、玛雅人历法的“世界末日”误读……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终于唤起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内在的调整渴望,作为中国经济领域一隅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自然也在调整之列。

说来,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在蹒跚起步十年后,即以初生牛犊之蛮力与锐气,呼啸,狂奔,冲击,不受羁绊,其中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内在情势的鼓荡,如此又是一个十年,似乎到了理应小憩、休养、调整的时候了。

更重要的是,从香港复制过来、由海外人士指导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业,在艺术与经济、收藏与买卖、眼前与长久、传统与现代、舶来品与本土化等等元素的交锋对冲等多种方式影响下,有些问题比较沉重,需要认真讨论,如收藏与投资等;有些问题比较重大,需要细心落实,如拍卖企业的文化建设、业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有些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甄别厘清,如国家关税的征收与海外文物回流的鼓励、文物与艺术品之国家收藏等。

不过,“调整”局面的形成较多地体现为拍卖界的步步为营、边打边撤,是不得已而为之。“调整”二字的出现较多地体现为拍卖界之外人士的建议与理论界的观察总结,从拍卖公司提供的拍卖图录里,看不到多少理性反思与自觉调整的迹象。今年和去年,秋拍与春拍,这家公司与那家公司,北京与上海、杭州,文物与艺术品,书画与瓷器、玉器、工艺品,大家都一样,还是老一套,假拍依旧,炒作依旧,赝品成堆,问题成堆,譬如说,古代书画中的皇家品位至上问题,近现代书画中的良莠不分问题,当代书画中的肆意拔高问题;古代瓷器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问题,当代瓷器的大师满天飞问题;古代玉器的仿制成灾问题,当代玉器的品位不高问题;近现代油画的缺乏研究,当代油画的风格取向单一,写实油画的渐次低俗等等问题;前卫艺术的不前卫、年轻人艺术的卡通化倾向严重等等问题;理论研究的严重缺位,艺术批评的基本失语,文物鉴定的大家不大、小鬼当家等等问题;入市机构投机色彩浓重,国家收藏停滞不前等等问题;旧法规的有待补充,新法规的仓促出台等等问题。

据北京地方报纸报道,2012年1—11月,北京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超过40%。中国股市的情况如果不是年底的这几根阳线,情况也是类似。房地产、股票与文物艺术品收藏,这三个被人们并列的投资渠道如今都是滞塞不畅,虽然各有特点,究其因却大致相同。所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清冷现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业界机构与人士无动于衷,坐等云开雾散。当然,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思想的、观念的、法规的、市场的、管理的、学术的、艺术的、素养的、技术的等等问题,既复杂,又是多年的积累,有些甚至是从海外舶来的,不可能让拍卖界停工进行讨论、专门进行研究、彻底加以解决,但能不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自身的问题出发、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主动而不是被动地、积极而不是消极地、长远而不是短视地、全面而不是零敲碎打地进行调整,让市场的清冷转化为我们情绪的冷静,转化为思想的清醒,各自努力,正本清源,提高管理水平、学术水平、艺术水平与服务水平,使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在未来的发展更稳健、更文化,却是值得大家重视的。

毕竟大家都知道,市场的周期性调整不会忽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更何况,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本身就不是一个理想的短期投资品种,其精彩之处是:谁长久地拥有谁才有可能伟大。

 

 

(责任编辑:鲁婧、赫英海)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