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組圖:皇家十大把玩之物 明清兩朝鼎盛

2015年11月09日14:53    來源:人民網-藝術收藏頻道    手機看新聞

   “把玩”源於漢隋,開始在帝王將相、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之間把玩,逐漸影響到社會階層,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皇家十把玩”,到明清兩朝達到鼎盛時期。

  “中華文玩”之所以能在皇宮內和社會上層把玩成風,它的魅力所在是通過玩能夠達到健身、養心、修行的效果,成為品德、身份以及精神境界的象征。

  “皇家十把玩”由上五玩、下五玩構成。

  上五玩由核桃(揉手核桃)、葫蘆(手捻)、佛珠(串福)、菩提(十八子)、翡翠玉石(配飾)組成。

  下五玩由紫砂壺、折扇、煙斗、籠鳥、鳴虫組成。

  上五玩:

  第一是玉石,在玩賞過程中修煉,體會玉石天呈的品德。

 

 

 

 

 

 

 

 

 

 

  俗話說,玉養人,人養玉,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滋養。大凡做玉器的人都時常拿塊玉兒放在身邊,可手可心。

  第二是核桃,作為把玩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寓意吉祥。在玩賞過程中健腦、修煉毅力,達到胸懷天下的境界。

 

 

 

 

 

 

 

 

 

 

  第三為葫蘆,寓意“福祿”,作為把玩源於明清。在玩賞的過程中修身淨心、修煉耐性、接納天地之真氣,去除陋習。

 

 

 

 

 

 

 

 

 

 

  第四當玩佛珠,溯其本源,佛珠並非佛教所創用。作為佛珠進入中國始於東晉,延至唐后各代,盛行於朝野上下、僧俗之間,材質以檀木最佳。其主要修煉人的性情,調整心態。

 

 

 

 

 

 

  第五為菩提手串,因六祖慧能大師一句“菩提本無樹”的偈而使“菩提”家喻戶曉,令中國人傳誦千余年,實來源於釋迦牟尼在畢缽羅樹下入定開悟獲得無上智慧,所以后人為了紀念就改稱為“菩提樹”。

 

 

 

 

 

  當年玄奘法師把它音譯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簡稱為“菩提”的智慧。主要是因為這種屬於人類知覺以外的智慧,是無法用人類有限的言語來表達。並且菩提籽的天然果核在把玩時散發出的天然植物油脂能起到滋養皮膚的奇效。

  下五玩:

  第六玩紫砂壺,“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它是能將水火在壺中相融,它包含了陶、瓷器的文化。把玩中領略中華和諧韻味。

 

 

 

 

 

 

 

 

 

 

  第七玩為折扇,南北朝時代就已開始出現,北宋進入市井。明清盛行至今,包含了書畫藝術的全部,是雅致的體現。

 

 

 

 

 

 

  第八煙斗,關於煙斗的起源有種種說法,有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后將煙草傳入歐洲的產物。也有印第安人居住地就有了煙斗。

 

 

 

 

 

 

 

 

 

 

 

 

  還有是英國探險家沃爾特·佩利爵士根據美洲印第安人抽煙的啟示而制成的。再有煙斗是從中國人開始流行起來的。等等說法,這原本就體現著一種“紳士風度”的探索之中的辯論。

  第九玩是,鳥為禽先於獸,比獸先是能上天。

 

 

 

 

 

 

 

 

 

  第十玩鳴虫,鳴虫是虫之靈,好斗能鳴會入地。

 

 

 

 

 

 

 

 

  上五玩玩的是:毅力、耐心、悟性、智慧、品德。下五玩玩的是:和氣、雅致、風度、樂天、知足。

(責編:潘佳佳、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