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當代藝術尚未成熟已被收割

范昕

2015年10月22日08:28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當代藝術尚未成熟已被收割

  來源:文匯報 本報記者:范昕

  眼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藝術品市場觀望情緒濃重,但是日前開幕的香港藝術品秋拍季上,當代藝術的價格卻依舊堅挺:劉煒《游泳》拍出1568萬港元、曾梵志《無題10-1-2》創下1448萬港元……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要數馬雲參與創作的《桃花源》,其4220萬港元的成交價是最低估價的28倍。

  美術作品的市場價值,往往受其藝術價值的制約,而某一類型美術作品從學術界到公眾的認知認可,往往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周期。“不少當代藝術卻在尚未成熟時已被市場收割。”有業內人士感嘆,從創作完畢到接受競價,當代藝術的很多作品跑得越來越快,跳過應有的孵化期,甚至畫布還沒干透就拍上了拍場。如此急功近利,對於藝術家的后續創作將產生極大的傷害。

  “億元時代”被指做局炒作

  最近幾年,當代藝術在拍場上經歷著“高燒”。2013年,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在香港拍得1.8044億港元,帶領當代藝術沖進“億元時代”。此后,一大批國內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在這劑“強心針”的刺激下狂飆猛漲。

  事實上,當代藝術價格上的狂熱一直伴隨著“炒作”甚至“做局”的爭議。比如,今年的藝術品春拍上,賈藹力《早安,世界(三聯作)》以1328萬港元價格成交,創出70后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最高價。而早在這幅作品開拍前半小時,某知名藝術網站便精確“預知”成交結果,一則原本應該在拍賣后發布結果的新聞稿,也提前貼在了網站上。這一事件將藝術家及其作品尷尬地推向爭議的風口浪尖。有業內人士表示,拍賣場上的成交金額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背后其實是撒開的網、打得響亮的算盤。在藝術拍賣市場上,抬高一位藝術家一次拍賣的價格,必將帶動這位藝術家其他作品價格的上漲。且不論刻意制造的“假拍”,即便是擲下真金白銀以天價拍下某位藝術家的某幅作品,也有大把人心甘情願,買家手中這位藝術家的其他作品也將水漲船高,收益將遠高於拍賣支出。於是,許多當代藝術品交易漸漸演變成一種投資增值,而非對藝術價值的追捧。

  跳躍式狂奔難免碰壁跌倒

  業內人士表示,規范的藝術市場價值認定,通常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甚至許多畫家在創作作品之時窮困潦倒,過世之后作品價值才獲得認可。當代藝術卻將這個過程大大縮短,一件當代藝術品從創作到走上拍場接受競價,有的隻有短短幾年時間,甚至可以“零時差”。

  業內人士指出,一個相對成熟的藝術品市場,應遵循“作品-畫廊-拍賣行-藏家”的順序,畫廊和拍賣行兩個市場,前者負責日常買賣,后者專職於精品交易。上海大劇院畫廊董事顧詠塘認為,國內的藝術品市場用二三十年走完了海外數百年的路,缺少一套規范完整的市場制度與行業守則。“當代藝術需要一個大眾認可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跳躍式狂奔終將碰壁。”

  也有美術界人士擔憂,當代藝術在拍場上頻頻飆出的天價,或將對藝術家尤其是青年藝術家的后續創作產生不利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可能會“向錢看”,刻意迎合備受市場追捧的題材和畫風,沒法沉下心來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去表現的。而當代藝術的未來走向,終究得靠真正優質的作品說話。

(責編:赫英海、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