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外黑內白缽
唐代外黑內白三足釜
宋代黑釉荷葉口碗
□桃之
禪茶一味
佛人飲茶最早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佛教禪宗主張圓通,能與其他傳統文化相協調,從而使 唐朝茶文化得以迅猛發展,並使飲茶之風在全國流行。佛教在茶中融進“清靜”思想,茶人希望通過飲茶把自己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這也就是所說的禪茶一味。 在飲茶中品味茶器美好的韻律,在把玩茶器的過程中得到一種“悟”,品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與茶便聯系起來。禪茶一味的思想在這種“飲”與“品”的過程中 得以體現。
由於坐禪中閉目靜思,極易睡著,所以坐禪中“唯許飲茶”。“茶道”二字首先由禪僧提出,這便把飲茶從技藝提高到精神的高 度。唐宋佛寺常興辦大型茶宴。茶宴上也是各類茶器的展示、品鑒,要談佛經與茶道,並賦詩,把佛教清規、飲茶談經與佛學哲理、人生觀念都融為一體,開辟了茶 文化的新途徑。
唐宋時期,佛教盛行,寺必有茶,禪必有茶。北宋時,佛教寺院不僅對茶葉的栽培、焙制有獨特技術,而且十分講究飲茶之 道。寺院內設有“茶堂”,是專供禪僧辯論佛理、招待施主、品嘗香茶的地方﹔法堂內的“茶鼓”是召集眾僧飲茶所擊的鼓。另外寺院還專設“茶頭”,專管燒水煮 茶,獻茶待客﹔並在寺門前派“施茶僧”數名,施惠茶水。
佛教思想在茶器上的表現
佛教對茶推崇備至,對陶瓷質 茶器的造型具有深遠的影響。陶瓷茶器的飾紋樣中出現了佛教吉祥圖形,有飛天、忍冬紋、蓮花瓣紋等新的題材,尤以蓮花紋飾最為突出。蓮花是佛教中代表著神聖 淨潔的名物,是佛教的主要象征。唐宋時期的陶瓷質茶器中有很多茶碗、茶盞、盞托等器物的造型都設計成了蓮花式樣,或在這些茶器上裝飾有蓮花的圖案,蘊含著 佛家清寂、正直、不與塵世爭風的禪意。
緇素瓷
原意為僧人與俗人之合稱。因過去僧服多為緇(黑)色,而古印度俗人多穿白色(素色)衣服,故以緇代指僧人,以素代指俗人。佛教傳入中國后,唐代佛教信徒與制瓷藝人便將此著裝習俗引入到茶器設計中。
外 黑內白瓷茶器或瓷片,多現於唐長安城內外寺院遺址當中。個別與寺院過從甚密之文人、士族墓中,間或亦有外黑內白瓷茶器發現。此類瓷茶具,外壁黑循乎緇門儀 軌,內裡白宜於茶湯品觀,頗受大德高僧及文人雅士鐘愛。史載,大詩人王維,常雲游於長安各大寺院和終南山間,於吟詩潑墨之暇,嗜茶如命,其攜行出游之茶 鐺,能夠與考古發現互証互鑒者,恰為外黑內白瓷之茶鐺,此為該茶器具組合當中,唯一能夠便攜野外,煎、飲一體,且不失優雅之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