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晉“文”聳肩尖足空首布幣、春秋晉“武”聳肩尖足空首布幣、春秋晉“安釿”聳肩平襠尖足空首布幣。 稷山縣博物館提供
殷商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3世紀—前8世紀),在使用實物貨幣和金屬稱量貨幣的同時,誕生了原始意義上的金屬鑄幣。到春秋中期以后,周王畿和三晉地區在“錢”、“?”的基礎上終於誕生了完全意義上的鑄幣———“空首布”。一從錢?到原始空首布商代以后,在黃河流域農業經濟發達的地區,青銅制的農具“錢”和“?”(b?),因為家家戶戶都有用,都離不開它,所以被農耕區人們用來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也可以說是取得了實物貨幣的職能。
我國歷史貨幣中還有一種刀形幣,后世稱為“刀幣”。
春秋時期,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齊國,得漁鹽之利,出現了商品交流的繁榮景象。伴隨著經濟往來的不斷發展,齊國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鑄行了一種形狀像刀削(青銅刀)的青銅鑄幣,稱之為“刀幣”。“刀幣”最初是在齊國行用,到了戰國時期在燕趙等地也與“布幣”並行流通。它是由手工業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刀削演變過來的。
上一頁 | 下一頁 |
(責編:魯婧、董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