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從龍型起源了解龍飾文物的來龍去脈

2015年06月03日10:06    來源:中國日報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從龍型起源了解龍飾文物的來龍去脈

  明清龍飾文物特征

  明朝洪武時期,龍紋的造型基本上保持著元代龍紋的形狀。其特征概括為頭小、頸細、身體細長、少毛發、三四爪。永樂、宣德時期,改變了前朝那種身細、頭小的幼稚龍形態,龍形變得形體高大粗壯,威武凶猛。那時,龍首較元代的大,上顎比下顎長而高高突起,有張口和閉嘴之分。張口的伸舌(早期較長如戟狀,后期略短微微上翹),閉嘴的上唇似如意狀,鼻的兩側有對稱的長曲須,下顎多有兩束或三束的疏須,頭毛是一束束的疏毛,前期發少,后期的發多。

  到了成化、弘治、正德年間,龍型失去了前朝張牙舞爪、叱?風雲的雄姿,表現出一副性情溫順的神態。常見的一種閉嘴龍,多在花間、蓮池、海水彩雲中出現。除了閉嘴龍,也有少量張口龍、螭龍。而嘉靖、隆慶、萬歷年間,龍紋則以行龍為多。有雙龍相對的,有張牙舞爪的,有兩龍爭珠、回首而望的,也有龍鳳對舞的。有行於花間、舞於彩雲的龍形,也有游於海濤之中的蛟龍。此時的龍紋,亦分張口和閉嘴龍。在工藝上,龍紋大不如前。常見畫工簡單草率,有的把龍鱗畫成簡單的網格紋,神氣也差。有的顯得瘦弱,失去駕雲行海叱?風雲的神威。

  雍正、乾隆年間,龍型的角分叉成山字形,龍的眼睛顯圓,龍的爪已不似明代鷹爪,五趾相靠成“風車”狀。這時的龍爪拇趾與食趾相距較大,趾甲顯得細小,沒有了元、明時期三角形的那種鋒利感。所以,清代龍爪給人以有形無力之感。尾中常畫幾塊雲狀,形似一枝靈芝狀。以后各朝,仿明代龍紋也時有出現,但僅把龍嘴繪成豬嘴,其它則是清代形態。清末的龍紋,其精神大不如之前的威武、健壯,顯得腰硬,老態龍鐘,四肢無力。對比發現,之前的龍體盤曲度大,有三波九折之美。而清末時盤曲少了,故顯腰體硬直之感。

  距我們最近的明、清時期,有關型龍紋的變化不勝枚舉。概括起來,明代龍紋及造型粗壯,威武生猛,龍首魁梧,有怒發沖冠之氣勢。龍趾呈三角形,略微內彎,鋒利剛勁。明中期時龍首扁長,上唇呈如意狀,龍爪緊靠呈風車狀。明晚期時,仍以游龍居多,龍的頭部略圓,鬃毛成蓬,有上沖之勢。這時的龍型上顎端肌肉高高突起,呈如意狀,形如豬嘴,人稱“豬嘴龍”。而清代龍紋顯得華貴精巧,富麗堂皇。其康、雍、乾皇權及社會的興盛,在龍型龍紋中得到了體現。康熙龍紋,龍鱗細密齊整,動態威猛強健,氣勢雄強。雍正龍紋,背鱗較圓鈍,體態流暢靈動,動感強烈。乾隆時期的龍紋眼正圓,龍爪富有變化,整體造型工致精巧,華貴富麗。總之,我們了解掌握各個時期龍型及龍紋的演變,不僅有利於我們通過不同特征去鑒別文物屬性,亦有利於我們判斷龍飾文物的准確年代。

上一頁
(責編:魏欣寧、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