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回 聲 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自媒體成為一個新的傳播與交流平台,放低了進入的門檻,使不少人找到了自由發表意見的機會。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借此發聲,涌進了批評的隊伍。本來,媒介的解放,帶來言論自由與思想繁榮的局面,是件好事。可是,有些批評人為了吸引眼球、取悅粉絲,刻意使用一些毒辣的修辭,使批評越來越任性妄為、肆無忌憚。我就看到過許多這樣的藝術批評,不待商榷,語言狠毒,與某些前輩討論問題時,也是指名道姓,滿篇粗口,從而形成一種辱罵的文風,也就將正常的學術之爭,重新拉回到了‘文革’的斗爭模式中。殊不知,這是一種歷史的倒退,就連‘一個都不寬恕’的魯迅,也曾說過‘恐嚇和謾罵絕不是戰斗’(致《文學月報》編輯的一封信),可見這種辱罵的批評方式,對人對己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其實,靠‘罵派’出名,恰恰是對自己的消解。”
——批評家楊衛談“罵罵咧咧的酷評現象”
【過去不敢說理,現在不會說理,根源在於欠缺現代公民意識。——續隨子點評】
(責編:魯婧、董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