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股市動蕩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

2015年05月06日10:13    來源:中國証券網-上海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股市動蕩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

  俗話說“盛世藏古董,亂世買黃金”。如今,藝術品市場與股市、房地產並稱為投資的三大領域,盡管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還很年輕,也並不夠完善,甚至存在一些弊端,卻依舊受到人們的追捧。

  隨著大量投資者的加入,有人說“中國藝術金融化的時代已經到來”。且不說藝術到底應不應該市場化,前幾年藝術市場持續的增長態勢,確確實實使它成為金融資本競相追逐的目標。

  藝術市場相對於整個經濟市場來說,所佔的比例微乎其微,但它確確實實反映著經濟發展的情況,且藝術品價格通常受到整體市場行情的影響。雖然人們將藝術市場與股市、房地產並列,但是在規模上它卻與后兩者相差甚遠。那人們為什麼依然對藝術品市場一往情深呢?作為投資產品來講,藝術品與股票有哪些異同之處?股市的動蕩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有哪些?房地產與藝術品市場有著怎樣的關系?本期,記者將為您做簡要的梳理與探討。

  藝術品PK股票:各有千秋

  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說:“藝術品跟股票有類似的地方,無論是買股票還是買藝術品,普通投資者用的都是所謂的‘閑錢’。這些閑置的資金如果不運轉起來就沒有利潤,所以人們把錢放在股票裡、放在藝術品裡,都是為了讓它進行周轉。”單就投資、理財的角度來講,藝術品與股票相比,優勢、劣勢都很明顯。

  從優勢上來講,藝術品更加穩定、稀有、增值空間大。即使從不炒股的人也知道一句話——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大、風險高,信息的不對稱不及時,使得許多股民損失慘重。而藝術品不一樣,比如齊白石、梵高的作品,除了作品本身的藝術性,數量有限、可供流通的作品不多,這些作品的價值不言而喻。這種稀有性也保証了藝術品穩定的增值空間。劉尚勇介紹道:“藝術品的投資,超過一定的時期之后,才能明顯地看到它價值的增長。我1983年參加工作的時候去文物商店內櫃看齊白石的作品,一件三平尺左右的作品標價280塊錢人民幣。三十年過去了,現在齊白石的作品一平尺40萬的話,280塊變成了120萬。這個差距在最開始的三年五年是顯現不出來的,而過了五年以后,你會感覺到以后每年都會翻倍。它就像長線投資的滾雪球,每滾一周,粘上的雪就越多,所以,藝術品的投資屬於長線投資。”

  除此以外,藝術品還有一個其他投資行業不可比擬的優勢,就是它的審美性。股票是虛擬的,而藝術品卻是實實在在的實物,而且是傾注了藝術家心血、情感、審美的實物。很多人買藝術品是作為收藏,看重它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而非投資。它能給人們帶來審美的愉悅感,這種精神上的愉悅感不是一串股票數字可以比擬的。

  硬幣有兩面,藝術品在投資用途上的優勢,也成為了它和股票相比的劣勢。股市門檻低,買家隻要有錢就可以隨時買進賣出,尤其股市低迷的時候,財力不厚的普通股民也可以加入炒股軍團。而藝術品則不然,即使藝術品市場再陷入低潮,也不是普通人能輕易進入的。藝術品是長線投資,它的流通性差。對於很多人來講,進行藝術品交易的能力比較差,而它本身又很難變現。相對而言,股票短線操作比較方便,變現比較容易。

  就像劉尚勇說的,藝術品基本上不允許有短線投資。除非是在藝術市場行情火爆的2000年、2001年,才可以實現上半年買、下半年賣,春拍買了秋拍就可以賣。“所以我們認為藝術品的增值主要是靠空間,就是用時間換價值空間。所以相對來講是中長線比較好。而股票對於散戶而言大概短線比較好。”

  藝術市場與股市的逆相關

  “我們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將股票、房地產與藝術品投資作了相關性比較,其結果是房地產與藝術品投資呈正相關關系,股票與藝術品投資則呈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房地產市場興旺,藝術品市場也紅火﹔股票市場蕭條,藝術品市場相反會走紅。”劉尚勇說道,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國內藝術市場的漲跌是跟實體經濟一致的,跟虛擬經濟走得比較遠。但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本身就是蹺蹺板,當實體經濟好的時候虛擬經濟就比較弱。藝術品市場滯后股票市場一兩年的時間,在股票市場上揚的時候,它反而下挫﹔在股票市場下挫的時候,它會上調。

表1

  表1

表2

  表2

表3

  表3

  從(表2,表3)我們可以看到,2003年到2011年,國內藝術品拍賣成交額與商品房累計銷售額的變化是一致的,與上証指數則呈現相反的趨勢。以2007年為例,股市上揚而藝術品市場沒有太多變化,在2009-2010年股市下挫的時候,藝術品市場卻出現了大幅增長。2014年下半年,股票市場 “牛”市歸來,蕭條了六七年的市場復蘇了。反觀近幾年藝術品市場,自2012年起就進入了調整期,2014年國內藝術品秋拍成交總額為287億元,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創下了近五年來同期的最低水平,房地產也同樣低迷。

  我們不妨再回到金融風暴發生的那一年。就在股市一片蕭條之時,藝術市場反而紅火了起來。2009年,藝術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以至於在2010年出現了“億元時代”。從2009年至2012年,許多重量級拍品現身拍場,如黃庭堅的《砥柱銘》、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卷》、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郎世寧的《純惠貴妃像》等。

  也就在這些年,很多藏家手頭的藝術品出現了翻倍甚至多倍增值的現象。最典型的就是徐悲鴻的《九州無事樂耕耘》,這件作品在2011年秋拍會上以2.668億元成交,是此前2004年成交價1705萬元的15倍,漲幅為1464%,更是1996年成交價192.5萬元的138倍。再如張大千作於1935年的《天女散花》,2006年嘉德四季以236.5萬元成交,2010年12月保利秋拍以7448萬元成交,四年間翻了30倍,漲幅達到3049%!

  北京榮寶2006年秋拍玉蓮齋專場,石濤的《獨樹老夫家》以88萬元成交,2010年春拍它再次現身榮寶拍台時,以448萬元成交,四年間翻了5倍,漲幅為409%﹔這件作品在2011年再次被交易,成交價一下子躥到了943萬元,一年間翻了1倍多,漲幅為110%。同樣是玉蓮齋專場一件徐渭的《葡萄》,在榮寶2006年秋拍會上以97.9萬元成交,2009年在嘉德秋拍會上以235.2萬元成交,三年間翻了2倍多,漲幅為140%﹔2011年在翰海秋拍上再次交易,以3795萬元成交,兩年間翻了16倍,漲幅達到1513%。

  股市套住資金導致藝術市場低迷

  雅昌藝術網發布的2014年藝術品秋拍報告認為,2014年秋拍大幅縮水,最主要的因素為宏觀背景中股票投資的利好消息和牛市的啟動,吸引了很多本該進入藝術品市場的投資類資金,從而導致藝術品市場上的交易量銳減。而在國際上,人們認為股票是反映實體經濟的,如果實體經濟好的話那股票也應該好。可是中國情況不同,現在實體經濟發生困難的時候股票開始漲了。在中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蹺蹺板。人們在買股票的時候,買的是虛擬價值。而從某種角度上講,書畫藝術品也是比較虛擬的價值,一張紙、一捧土到底值幾何,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是恰恰我們的藝術品跟實體經濟走勢一致,跟虛擬經濟相反。

  而造成這種反差的原因,在劉尚勇看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目前的股市不夠規范。“因為我們股市太不規范,企業再好,我買了股票沒用,盈利多少也不向股民分紅。這就造成了股市情況與企業真正的經營無關,所以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是割裂的。早期西方國家也有這種情況,后來他們是逐漸對企業有強制性要求,企業盈利后必須向股民分紅。”西方國家的金融市場相對理性,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走過了我們目前的階段,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不會有太大的分離和矛盾。當然,每個國家的發展模式不一樣,目前來講隻能說我們發展不平衡。就像一個人在跑步的時候手腳不太協調,中國的經濟發展不是老練的運動員,還是個新手。

  因為用於股市、房地產、藝術品投資的資金對於投資者來說是“閑錢”,買的不是“剛需”的產品,因此在股市看漲的情況下,資金進入﹔股市高潮平息之后,資金撤出。在股市中賺錢的少部分人,將會考慮下一步的投資方向,這時候輪到了實體經濟的房地產和與之正相關的藝術市場。所以,就導致了藝術品市場滯后於股市高潮大約兩年的時間。

  深化調整需到2017年

  據中新網3月30日的消息,滬指上沖至3795.94點,再創7年新高,單日飆升2.59%。2015年一季度即將收官,滬指3800點觸手可及。市場賺錢效應明顯,大叔大媽們紛紛“棄舞從股”,80后、90后等一大波“第五代股民”襲來。春節后,股市多了大把趕來開戶的“新韭菜”,証監會曾指出目前市場交易中散戶交易額佔比九成。據中國証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數據,3月16日至20日新增A股賬戶數為113.85萬戶,環比大增57.95%,創近8年新高。業內人士表示,從大叔大媽到在校大學生,這種全民炒股的盛況,上一次還是在2008年見過。

  牛勢沖天的股市對藝術市場來說是一種壓制,2015年的藝術市場將繼續不斷調整,自我洗牌。對於金融市場的動蕩,我們需要有認識上的自覺性,順應整體經濟的發展趨勢,不逆勢而動,才能很好地應對藝術市場的起起落落。

  相對於2011年的億元行情,如今的藝術品市場是理性的常態市場。在常態市場裡,主要目的就是要去泡沫化,然后逐漸觸及底部,夯實藝術品價值,讓藝術品市場更加接地氣。劉尚勇說:“以前我們飛得太高了,既不能硬著陸,也不能軟著陸,但是現在就必須要著陸,而且還得反復觸底。2015年的春拍,我們一定要順應市場調整,要把那些虛高的藝術品的籌碼鎖在市場之外。再新發現一些年輕畫家,他們的價值相對來講比較偏低,一些80、90后的青年藝術家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要多推介一些新畫家和年輕畫家的作品進入市場,我們叫‘源頭活水’。因為原來那些老的籌碼已經被炒得太高了,我們已經透支了五到十年的行情了,老籌碼再拿到市場來就沒人願意接受了。”

  有深厚文化內涵、歷史底蘊、審美特質的藝術作品將更加受到人們的追捧。而要想做文化的解釋與梳理,考驗的是拍賣公司的品牌、歷史與文化功底。所以在常態化市場的情況下,拍賣公司相互之間的競爭主要是品牌競爭、人才競爭和文化解釋力的競爭。

  近幾年,各拍賣公司也都在文化普及、學術研討上煞費苦心,如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持續舉辦的各類學術性展覽、研討會、藝術體驗季、青年藝術家評選等﹔北京匡時推出的“博物志系列講座”等﹔北京榮寶的“王鐸詩文稿墨跡專場”等。2015年春拍,北京匡時在拍品的題材和學術性上做了深度挖掘,推出“君子之風”梅蘭竹菊系列專場、“20世紀工筆繪畫”專場、“20世紀20大書家”專場等。具有學術構思和文化傳承的活動成為拍賣市場上的亮點。

  專家預計,藝術品市場這一輪的調整可能並不如我們預期的那麼快,股票牛市可能還將持續兩年的時間。近期美元、歐元持續下跌,而國內經濟市場熱鬧非凡,亞投行、絲綢之路、博鰲論壇,無一不刺激著中國經濟向前發展,而國外資金也紛紛投入中國。然而,熱鬧的市場不是誰都能擠進來,即便是進來了,想退潮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股市上漲的情況將持續。相應的,對於藝術市場的調整期我們需要有長期、持久戰的准備。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藝術品市場也陷入了谷底,一直到2003年才開始好轉。1997年到2003年有六七年的時間,所以從2012年開始的這輪調整,預計也要等股市退潮兩年之后的2017年或2018年才能結束。

(責編:魯婧、董子龍)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