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影印書內容不規范
上網檢索“古籍影印”,至少能夠搜到幾十家從事古籍影印服務的網站。這些網站售賣的古籍中,除個別版本價格昂貴外,大多售價十分便宜,貴的也不過才上百元。比如一本50頁的古籍影印書,售價還不到30元,可傳統的古籍影印書,同樣頁碼的售價至少在150元以上,有的可達到300元至500元。對於如此懸殊的價差,有網站方面表示,這是因為數字技術的普及降低了古籍影印的成本,“古籍影印就是拿來就印,掃描、修版、印刷,一本書就算齊活了。”
不過,買來這些所謂的古籍影印圖書翻閱一下,感覺卻是有些慘不忍睹。看外觀,這些書大多採用膠版印刷,有的也不像傳統的古籍影印書那樣採用線裝書的裝幀風格﹔翻開內頁,書中的字跡十分模糊,讀起來都有些吃力。在專業人士眼裡,這些圖書的問題可就更多了。中國書店琉璃廠店副經理劉易臣說,最近有顧客帶著從網上買來的古籍影印書請他幫忙鑒定,他發現這些書前無序后無跋,既無定價,也無印數,完全不合規矩。
不少廉價書都是盜版貨
“書林書局”是一家售賣古籍影印圖書的網站。該網站負責人稱,其可提供的古籍和民國圖書期刊有數十萬種。至於這麼多的古籍底本是從哪兒來的,這位負責人稱是商業機密,不便透露。但這些所謂的機密,業內人士心裡其實都很清楚。
“這類書之所以售價便宜,因為有不少都是盜版!”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翁連溪揭穿了其中的秘密。據他介紹,這些網上商家通常會翻拍正規出版社的影印圖書,掐頭去尾,像出版說明、圖書信息等一律沒有,以此節省大量成本。“一般來說,影印圖書底本費很高,宋代版本一頁需要50元,明清版本一頁就要二三十元。如果沒有了底本費,成本自然降低了很多。”翁連溪分析說。
偷工減料是廉價古籍影印書常見的問題。原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總編輯徐蜀介紹說,他最近與一家出版公司合作策劃古籍影印書,但在審稿的時候發現,120卷的《史記》竟然隻剩下四五十卷,有一半以上都被刪掉了。更讓他無法容忍的是,出版公司告訴他,很多讀者買這些書是為了查資料用,有的人買回家十年都未必翻開看,即使內容短缺也很難被發現。
古籍影印是個專業活兒
在專家們看來,廉價古籍影印書看似取悅了普通讀者,實際上卻可能對其造成誤導。
在網上商家口中,古籍隨隨便便就能影印出來,可在專家眼中,這是個精細活兒。中國書店總經理、社長於華剛指出,古籍影印過程中,首先古籍底本的選定十分重要,要有文本價值、文物價值,還要力求品相好,清晰度高,完整性好,無虫蝕,無破損,紙墨俱佳的為好,底本如果品相太差,就隻能忍痛割愛。他特別強調,這個過程需要由專家來把關,不能隨便行事。
廉價古籍影印書中常被略去的出版說明,在專家們看來更是不能減省的。於華剛說,出版說明要交代古籍的基本信息、作者的生平以及底本的選擇等,並要查對很多工具書、相關著述,經過初審復審幾道程序方能過關。“此外,古籍流傳有序的過程,也應該交代清楚,那些精彩的史實故事有助於讀者更深入地研究。”在他看來,一些廉價古籍影印書省略了這一項內容,對讀者是很不負責的。
“一些影印版圖書,出版說明真是不敢寫,怕露餡。”徐蜀說,寫出版說明,一方面要求編輯要有較高的學術水准,另一方面一些影印版是翻印別人的,這出版說明還真不能寫,寫了就露餡了,所以隻好避諱不提。而對於一些相對專業的讀者來說,這種廉價古籍影印書很不受待見。孔夫子舊書網業務總監趙愛軍就表示,有讀者批評這類書質量太差,為了對買家負責,該網站已經清走了多個經營此類圖書的商戶。
出版規范一直是個空白
廉價劣質古籍影印書的泛濫,暴露了這個領域規范缺失的尷尬。“我們現在大量推出的古籍影印書,在體例上駁雜混亂、各行其是,缺乏統一的合乎學術要求的影印規范。這種體例駁雜的影印本,既不可能為保存古籍版本提供更多的助益,也不可能成為學術研究的羽翼。”古籍專家許逸民批評道。
即使在傳統出版領域,各家出版社對古籍影印的操作手段都是大相徑庭的。中華書局歷史文獻影印中心主任姜紅提到,有的出版社採用了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掃描、復印的方式,也有一些專業出版社要嚴謹得多。“像我們是彩仿,不論是黑白印、彩色印,都要求精確度要高,尤其是彩印,會將原書的皺褶、瘢痕、水印、色澤都能反映出來,但出版成本也高了許多。”姜紅說。
實際上,這些年不斷有學者呼吁,出台關於古籍影印的出版規范。許逸民說,相關部門曾經對古籍影印規范出台過征求意見本,但是隨著機構調整,這個征求意見本最后不了了之。“規范的古籍影印應該具有諸多條件,比如所採用的底本具有一定學術價值或文物價值,撰寫足以反映當代學術研究水平的序文,制定新的目錄或索引,這些都應該在出版規范中強調。”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這個問題,盡快填補上這個空白。 (記者 路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