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雙年展:是藝術or鍍金

2015年05月07日08:22    來源:雅昌藝術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雙年展:是藝術or鍍金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將於5月9日至11月22日期間在意大利威尼斯舉辦,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為“全世界的未來”。中國藝術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純、曹斐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展覽。同時,“中國館”確定展覽主題為“民間未來”,劉家琨、陸揚、譚盾、文慧和生活舞蹈工作室以及吳文光和草場地工作站將會參展。而在“平行展”上,參展中國藝術家更是達360人之多。中國藝術家在威尼斯雙年展上扎堆,引發熱議。記者分別採訪了曾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的深圳藝術家戴耘,深圳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鄒明以及深圳美術館策展人、青年批評家游江,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談威尼斯雙年展的爭議話題。

  “土豪藝術家”花錢買肯尼亞館入場券?

  每一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國家館內,各國家無不以官方力量展現自家當代藝術的成績,然而,今年第二次參展的肯尼亞館,參展作品卻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邀請了藝術家秦風、李綱、史金?、李佔陽、藍正輝等參展,肯尼亞政府近日正式宣布不承認這一展覽。

  事實上,2013年首次參展時,肯尼亞國家館的作品也大多數來自中國。對於中國藝術家在肯尼亞國家館參展的行為,網上有不少批評的聲音。不少業內人士直言,中國的“土豪藝術家”花錢買斷肯尼亞國家館,斷送肯尼亞藝術家參賽資格以求得自己獲得威尼斯雙年展的“入場券”,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回國后身價“水漲船高”。

  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鄒明表示,2013年就有中國藝術家以花錢的方式進入肯尼亞國家館入展威尼斯雙年展,“之所以在業內引起關注和產生非議,我認為是因為這種行為有悖於藝術的本質,以藝術的名義顛覆藝術的純粹。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是一種榮譽,而榮譽來自藝術,倘若夾雜著金錢和其它物質因素,其神聖感無疑會受到影響”。

  青年批評家游江認為,此類事件從積極的角度看,中國藝術家“絞盡腦汁”為了在國際舞台上發聲,展現自己的作品,這種有所追求的態度無可厚非。然而,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這種“不擇手段”的方式掩蓋不了事實的真相,“我認為現階段中國藝術家的做法,主要還是一種‘鍍金’心態,其結果無非是在他們的履歷上出現了威尼斯雙年展這樣閃亮的一筆。”

  深圳藝術家白小刺也認同游江的觀點,他認為,這些藝術家“鍍金”回來之后,其作品能否“水漲船高”倒不一定,很多時候僅僅是炒作而已。中國著名藝術家瞿廣慈在接受晶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威尼斯雙年展畢竟不是奧運會,不是簡單的靠數字說話,所以,引發各種各樣的聲音也很正常,隻不過有些問題也的確接近於丑聞。

  中國藝術家扎堆平行展以求“鍍金”?

  對於2000年后逐漸興起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來說,威尼斯雙年展某種程度上已成為衡量藝術家市場排名的重要依據,如1999年藝術家蔡國強獲得該展的“金獅獎”后,中國當代藝術迅速在全球引起關注。正因為如此,中國藝術家對威尼斯雙年展趨之若?,據一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展”的中國藝術家達360多人,直接耗資近1.2億元(人民幣,下同),加上保險、運輸、差旅、機票等,預計將為威尼斯貢獻2.5億至3.2億元的收入。有評論指出,中國藝術家不惜血本扎堆威尼斯雙年展,參加隻要個人或藝術機構申請獲准就能舉辦的“平行展”,隻求亮相“鍍金”試圖讓作品賣出好價錢。

  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展”到底是怎樣的概念?據了解,所謂“平行展”是2007年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才開始有的概念,著名藝術批評家徐子林曾就“平行展”這樣解釋過,“平行展”通常由策展人向威尼斯雙年展組委會繳納費用和場地租金,然后回國向藝術家“招商”:一種方式是藝術家的參展作品直接被投資人“免費收藏”,以抵充參展費用;另一種方式是藝術家向策展人出資參展。在2013年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上,由策展人王林組織的平行展“未曾呈現的聲音”,共展出了150多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四位深圳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分別是應天齊、劉子建、梁銓和戴耘。

  王林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這樣說過:“‘平行展’向全世界自由策展人開放,強調其非盈利性、學術性和原創性。對中國大陸來說,‘平行展’為民間提供了一個通向威尼斯雙年展的渠道。中國當代藝術很有必要在國際舞台自主性地展示自己的藝術創作。”

  戴耘是深圳著名藝術家,現為深大藝術學院教授,談及2013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展”,他說,能夠獲邀前往意大利參展,是一次非常難得的交流和學習的機會,“的確開了眼界,盡管此前在網絡或者各種印刷品中見過一些藝術家的作品,但是到現場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不少藝術家前沿性的想法以及他們各自的探索方向,對我觸動很大。”

  對於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的火熱現象,深圳大學教授鄒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不可否認,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對藝術家在國內外藝術市場和學術平台都會產生作用,盡管相比早期關注度已經降溫許多,但仍會吸引許多藝術家前往參展。參展的藝術家情況不同,有的是‘載譽而歸’,有的會‘乘勝追擊’,有所斬獲;有的只是留下一次‘閃光’的記錄,並未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段時間過后,又歸於風平浪靜。”

  在鄒明看來,盡管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家進入威尼斯雙年展,但畢竟它不是奧林匹克體育競技,“審美標准具有多重性,誰的作品能在國際舞台獲得更大的認同,需要時間的檢驗”。

  參展主題館與國家館的作品牛在哪裡?

  在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上,中國藝術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純、曹斐受邀參加主題館展覽。而由北京當代藝術基金(BCFA )擔任策展方的中國館確定展覽主題為“民間未來”,劉家琨、陸揚、譚盾、文慧和生活舞蹈工作室以及吳文光和草場地工作站將參加中國館的展覽。眾所周知,主題館的展覽是威尼斯雙年展的重中之重,是得到國際藝術圈公認的最具藝術價值的展覽,而國家館則集中了各國家的力量來呈現最優秀的藝術。那麼,今年參展的這些藝術家到底厲害在哪裡?

  深大教授鄒明表示,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參展的中國藝術家大都“久經沙場”,徐冰堪稱國際大腕,邱志杰近年也是風生水起,季大純、曹斐在當代藝術領域多受關注,“主策展人提名他們,從形式上呈現出了當代藝術的多樣性”。而中國館確定主題“民間未來”,鄒明認為,選定的幾位藝術家在各自領域立足中國本土、自然和本源,已卓有建樹,並在國際上產生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展覽主題的不斷轉換中,公眾將會看到中國藝術更多的可能性和優秀作品。希望中國的藝術家不要停留在去沒去威尼斯這件事上,而是要拿出更多優質的作品,將重心轉移到藝術研究與作品創作上。”青年批評家游江說。

  藝術家戴耘告訴記者,他對參加過主題展的中國藝術家非常關注。他介紹道,中國藝術家自1993年開始由劉小東等人掀開威尼斯雙年展的窗戶紙,直到2005年,在中國美術館前館長范迪安和藝術家蔡國強的策劃下,中國的“國家館”第一次出現在威尼斯,中國公眾從不了解當代藝術,到由國家支持、組織參加國際當代藝術展,至今不過10余年時間。“我對獲得過‘金獅獎’的蔡國強很關注,他的作品一直就非常有想法,威尼斯雙年展隻不過對他做了一次認可而已。中國最近十幾年才剛剛進入國際化的藝術系統當中,這是一個逐步了解中國的累積過程,要了解當代藝術與藝術家,需要全面深入地觀察,而不是一次或者一時的偶然事件。”

下一頁
(責編:魏欣寧、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