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昔日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頓悟法門。
這是 禪宗常常提及的一個公案。說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無,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佛祖這裡所傳示的,正是萬法的本來面目,即純淨無染,悠然自得,無拘無束,不著形跡,不可動搖,不可以用任何語言和行為來形容。這亦是《心經》所言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正法之境。
我以為,藝事通佛接禪。藝事可以說是藝術家對大千世界的禪悟,通過主客觀的影照,以詩情畫意追摹法門。所以,中國畫的靈動與氣韻,是精進的心影,是學養的流露,是人格的外溢,是自由的象征。所謂畫品,乃心悟的位階。
藝事、禪事之道在於修心,修心為上,以心帶手,最終心手不二、心手合一。然當代畫壇,修手者多,修心者少,此為本末倒置。
修心就是要用一顆平和的心態觀照世間萬象,看花開的嫵媚,聽花開的聲音。一如佛祖所示:“難得見之明之,精微奧妙,唯智者或可體驗之。”
修心在於修行,在於自省,勿須外求。所謂修行、自省是將自己的習氣、執著和私欲一一放下,然后無礙無隔地感知世界,刪除一切幻像和假象,躍入澄明,解脫當下。因此,花開有聲,風過無痕,坐亦禪,行亦禪,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不必刻意地去追逐。所謂道可道,非常道。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參透了,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亦融入花草。
蘇東坡也說世上許多事,隻可了於心,不可達於筆。
我想,藝事正如此。
2014年3月23日定稿於鵬城蓮花山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