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小小郵品故事多

2014年03月31日10:4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小小郵品故事多

參觀者在仔細參觀展覽。王傳軍攝

  參觀者在仔細參觀展覽。王傳軍攝

  小小郵品故事多

  華盛頓“飛越太平洋——中美郵件交流展”側記

  日前,古老的華盛頓郵政大樓迎來了一場華麗的中國主題活動:位於該樓的史密森尼國家郵政博物館舉辦了“飛越太平洋——中美郵件交流展”。展覽通過郵件和郵票,客觀記錄了從1860年至1970年中美郵件交往的歷史,從經貿、文化和社區三方面,講述了一個個鮮活的中美交流故事,呈現了中美關系發展演變的人性化的一面。

  展品跨越清朝到中美建交

  作為“中美郵件交流展”的組織者,史密森尼國家郵政博物館集郵首席主任謝麗爾·甘茨告訴記者,該展從2014年3月開展,至2015年1月結束,歷時長達10個月。據介紹,博物館的2個展廳共展出162件從清朝到中美建交后的收藏展品,包括郵票、首日封、明信片、信件等,內容涵蓋中美郵政交流、美國華人社區、中美關系中的歷史性事件(如“乒乓外交”“熊貓外交”)、中國民俗文化、中國國際交流等。可以說,每一件郵品都能講出一段精彩的故事。

  不少參觀者都駐足在一些見証歷史時刻的珍貴展品前,如為慶祝1867年中美首次開通海上郵運而發行的“北平號”郵輪紀念郵票,反映1906年舊金山地震后的華人兒童的明信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首日封,為祝賀1980年新中國首次在美舉行展覽會發行的紀念郵票,中國首個農歷新年郵票1980年猴票等。

  在參觀者中,任職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孔子學院的茉莉·姆拉赫對記者說,她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也曾到中國留學,本次展覽非常精彩,使她能從小小的郵票觸摸到中國的人文歷史,非常不可思議。

  了解中國的獨特視角

  謝麗爾稱,這是史密森尼國家郵政博物館開館以來舉辦的第一個中國主題郵展。展品中,有“美國國家郵集”收藏的與中美關系相關的郵票和郵件,其中大部分此前從未向公眾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展品還指引參觀者從集郵與郵政史的研究角度去認識中美人文交流。為挽救瀕臨滅絕的北美鳴鶴和中國黑頸鶴,1994年中美兩國聯合發行了《鶴》特種郵票一套兩枚,這是兩國首次聯合發行郵票。雙方使用了同一設計方案,分別印刷、共同發行。來自美國檀香山的藝術家克蘭斯·李與中國畫家詹庚西聯合為郵票設計圖案,這不僅推動了兩國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也促進了中美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駐美使館文化處李鴻公使銜參贊在展覽開幕式上致辭時指出,中美兩國都擁有一大批集郵愛好者,這一展覽使美國民眾有機會從郵票和郵件的獨特角度了解中國,進而積極推動中美雙邊人文交流。

  中美關系史的講述者

  展覽醒目的前言引用了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話:“我們兩國是隔洋相望的鄰居”,深刻闡釋了中美關系的發展狀況——雖然出現過高潮與低谷,但是合作與交流是永恆的主旨。

  謝麗爾告訴記者,郵件是中美關系發展的見証者,也是中美關系史的講述者。3年前,她受邀出席上海郵政博物館開館儀式時,便與中國同行探討了籌辦“中美郵件交流展”。本次展覽的籌備之所以耗時3年,是因為舉辦方注重對展品進行分類研究,挖掘蘊藏在郵票后面的一個個有趣故事,從而讓美國民眾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中國。謝麗爾認為,籌辦本次展覽如同撰寫一本中美關系的歷史書,3年的調研時間是必不可少的。

  謝麗爾還有一個設想:史密森尼國家郵政博物館能與中國大使館合作,在不久的將來,到中國舉辦類似的中美郵件交流展。(作者:王傳軍)

(責編:董子龍、魯婧)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