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生前身后不寂寞--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安迪·沃霍爾:生前身后不寂寞

2013年07月01日08:47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瑪麗蓮·夢露(絲網印刷) 安迪·沃霍爾

  天 穎

  不久前,美國菲利普斯拍賣行將安迪·沃霍爾完成於1962年的絲網印刷作品——《開口而笑的瑪麗蓮·夢露》以382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菲利普斯之前預計這幅畫作大概能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拍出,但在競爭對手蘇富比和佳士得為期兩周的拍賣活動創成交額紀錄后,菲利普斯將這幅桔色背景、29英寸畫作的要價提高至3500萬美元,並最終高價成交。

  雄霸拍場的超級大鱷

  毫無疑問,沃霍爾是20世紀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作為當代藝術的超級巨星,安迪·沃霍爾早已被冠上各種頂級頭銜:波普教皇、“美國的畢加索”、藝術市場的“道瓊斯”……在今天,即使距安迪·沃霍爾去世已超過25年,他的作品依然是世界藝術圈最大的生意之一,他的作品也屢屢在拍賣場創下天價。“上世紀50年代,當安迪·沃霍爾開始畫《金寶湯罐》時,一幅作品連100美元都賣不到。而今天,這些畫作能拍到4000萬到1億美元。”安迪·沃霍爾美術館館長埃裡克·夏納說。

  有很多原因使得沃霍爾的藝術市場被認為是戰后當代藝術的楷模,包括它的規模、標志性的交易、藝術家作為潮流引領者的聲望,以及商品投資的潛質。他擁有一個符號化、易於識別的名字和畫風﹔他是一個多產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時常上拍賣行,且常以令人炫目的價格成交。2002年以來,沃霍爾一直位列全世界成交紀錄最多的藝術家前三強。2007年,其作品以拍賣成交4.28億美元的總價位居榜首。而之后的兩年裡,沃霍爾的市場表現急劇下挫,其間同樣多產的畢加索重回榜首位置。盡管如此,沒有人為此太過憂慮。因為隨后的市場行情即証明,沃霍爾一些佳作的價格並不會受到市場低迷的影響。

  2010年,沃霍爾作品銷售總額高達3.13億美元,佔所有當代藝術拍賣業績總額的17%。這一驕人的成績比前一年增長了229%,事實上,沒有什麼人能像沃霍爾那樣從蕭條中獲得如此大的反彈。更重要的數據還在后面——從1985年到2010年底,沃霍爾的拍賣均價漲了3400%。而同期當代藝術市場的增長總額大約隻有其一半,道瓊斯指數更隻增長了其1/5。

  2012年,沃霍爾成功登上了藝術家拍賣成績排行榜的首位,拍賣總成交額高達3.803億美元。

  因畫夢露而一舉成名

  中國觀眾對於安迪·沃霍爾的認知來自於網絡或拍賣行的各種數據。正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安迪·沃霍爾:十五分鐘的永恆”或許會給觀眾一個更加立體和鮮活的沃霍爾。此次展覽是亞洲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安迪·沃霍爾回顧展,時間跨越了沃霍爾從上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的藝術生涯,共展出繪畫、攝影、絲網印刷、素描以及雕塑等作品400多件,包括其帶有強烈個人風格和印記的《金寶湯罐》、《伊麗莎白·泰勒》、《杰奎琳》、《瑪麗蓮·夢露》等代表作。這也是安迪·沃霍爾第一次完整地出現在中國觀眾面前。

  安迪·沃霍爾的作品是商品社會、都市文化和現代傳播的產物,其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機器生產式的復制,完全相同的商品元素在畫面中重復出現,形成奇特的貨架式畫面,貨架正是工業文明的奇特景觀。他的作品中最常出現的是名人以及人們熟悉的事物,比如瑪麗蓮·夢露和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瑪麗蓮·夢露》是安迪·沃霍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給沃霍爾帶來了極高的關注度。在這幅創作於1967年的畫作中,沃霍爾以夢露的頭像作為畫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復排立。而這一個個色彩簡單、整齊單調的夢露頭像,也正反映出現代商業化社會中人們無可奈何的空虛與迷惘。這一作品直到沃霍爾去世10多年后,仍被英國藝術界評選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5件藝術品之一。

  “夢露和沃霍爾算得上是同一時代崛起的藝術家,但夢露當時的聲譽要比沃霍爾高得多,畫《瑪麗蓮·夢露》正源於沃霍爾不甘寂寞的心態,他很想出名。夢露去世了,沃霍爾覺得這是一個成名的時機。他在夢露去世一周,很多人還沉浸在悲痛中時,就開始畫《瑪麗蓮·夢露》。結果也確如他所想,人們因為關注夢露,而關注了他的藝術。”埃裡克·夏納在談到《瑪麗蓮·夢露》時說,“在逝世25年之后,沃霍爾仍然是一個復雜的、經常被誤解的人物。”

  沃霍爾大膽嘗試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術、照片投影等各種復制技法。他最出眾的風格是透過絲網印刷手法和不斷重復影像,將人物畫成視覺商品。

  “投入到現實中去”

  策展人尼古拉斯·錢伯斯將展覽命名為“安迪·沃霍爾:十五分鐘的永恆”,是因為沃霍爾曾說“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沃霍爾將大眾媒體上一閃即逝的現成品記錄下來,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刻在觀眾的記憶當中。策展團隊以“15分鐘的永恆”為題,再向安迪·沃霍爾致以敬意。

  安迪·沃霍爾博物館一直致力於對沃霍爾生活以及藝術創作進行推進和研究,自1996年起,由沃霍爾博物館主辦或合辦的展覽,其觀展人數已經超過了900萬。沃霍爾博物館經過多年商討與努力,終於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及紐約梅隆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將“安迪·沃霍爾”首次推向中國觀眾。

  安迪·沃霍爾不僅是美國波普藝術的領軍人物,他對中國的藝術創作也產生過一定影響,中國的政治波譜與艷俗藝術都與安迪·沃霍爾有關系。策展人錢伯斯也認為,“波普藝術”並非一個獨立的源於英國或美國的藝術觀念,而是對任何一個特定地方其社會環境的一種回應。80年代初,波普藝術進入中國藝術家的視野,中國藝術家們開始把這種主要來源於美國的波普藝術語言借鑒過來,作為反映當時社會問題的一種手段,並以此方式使藝術能及時地參與到大眾生活中。此種美術現象的出現對於當時的中國美術界影響很大,以致90年代以后形成了席卷中國藝壇的波普畫風。可以說,安迪·沃霍爾觸動了世界各地的畫家們“投入到現實中去”的情緒閘門,他們在融合與借鑒下又創造出了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語言,形成了新的波普形式。

(責編:魯婧、張卉)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