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總理與新中國畫院建制--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周恩來總理與新中國畫院建制

——重溫《周總理在“北京中國畫院”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2013年07月01日08:45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在北京中國畫院成立大會上,周恩來總理作了長篇講話,規定了北京中國畫院是創作、研究、培養人才、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美術事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學術機構。

  王志純

  希望北京中國畫院今后能團結中國的畫家,繼承中國畫的優秀傳統,吸收外國繪畫的長處,努力創作,加強研究,不斷提高,培養后代,讓百花齊放,眾美爭妍,為創造社會主義的中國的新美術而斗爭。——周恩來總理在“北京中國畫”院成立大會上的講話摘要

  國畫發展遇挫建國初期確定畫院職能

  新中國成立初期,相對於年畫、版畫、連環畫、油畫這些反映現實生活比較直接的畫種而言,傳統中國畫的創作和發展遇到了許多難題,尤其是傳統的山水、花鳥畫,怎樣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成為一個難題,人物畫如何從描繪古裝人物轉變為表現新社會的現實生活也是一個難題。從舊社會沿襲下來的傳統中國畫能否為新社會服務,在當時產生了很多疑問,甚至不少美術界人士也滋生了輕視民族繪畫傳統的虛無主義思想,中國畫的生存與發展遭到質疑。另一方面,建國初期書畫市場的突然消失,更使一些靠賣畫為生的畫家,無法維持生計。

  1956年2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上,著名畫家葉恭綽和陳半丁共同提出“擬請專設研究中國畫機構”的提案,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同年6月1日,周恩來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文化部“北京與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國畫院”的報告和實施方案。根據當時的建院方針:“畫院的建立是為了繼承中國古典(包括民間)繪畫藝術的優良傳統,並且使它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畫院的具體任務是繁榮國畫創作,培養國畫專門人才﹔並對國畫作理論的探討及負責院外國畫創作的推動和輔導工作”。新成立的中國畫院具有創作、教學、研究三項基本職能:“(1)創作: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下,組織國畫家進行各種不同形式風格的創作,討論國畫創作中的問題,並組織國畫家進行院外的國畫輔導工作。(2)教學:根據國畫傳統教學的特點,招收學生傳授國畫,教學方法以個別傳授為主,逐步建立有系統的中國繪畫教學方法和制度。(3)研究:為了國畫創作和教學的需要,進行有關的理論研究,並結合對我國歷代畫理、畫法、畫史的探討整理與國外繪畫理論的吸取參考,使國畫創作和教學得以提高和發展。”

  建畫院 倡團結周總理提倡百花齊放

  經過一年時間籌備,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國畫院宣告正式成立。成立大會在文化部禮堂召開,黨和國家有關領導及300多位文化界、美術界知名人士濟濟一堂,共襄盛舉。周恩來總理親臨大會並做了重要講話。他首先談到“北京中國畫院”的名稱問題:“記得幾年前,我們在慶祝齊白石先生的生日吃飯時,我就說過‘國畫’的說法有些不合適,好像形成‘隻此一家,別無分號’。好像別的畫就不是國畫。我是很愛好國畫的,但我對國畫這說法感到它有獨霸思想,我是不贊成的。比如我們叫工業產品的國產,它區別於不是外國造的。而藝術就不是這樣,它除了國畫,還有西洋畫、印度畫。我特說明‘國畫’的叫法,僅代表它是中國畫,而並非代表國家的國畫。國畫院也不能代表兄弟民族的畫……有些同志說,畫院的名字是否叫民族畫、古典畫……我看都有缺點,因為我們不能限於古典的圈子裡而不包括西洋畫的長處,我提出‘北京國畫院’應該叫‘北京中國畫院’,這是我的意見。”

  周總理還重點講了美術界的團結問題。“希望你們更加團結”,“美術界、國畫界的關系不是那麼完善,內部互不佩服”,應該“團結—批評—團結”,有目的地團結。周總理說:“現在美術學院的主持人都是學西畫的,自然對西畫熟悉,對西畫重視。我自己感到他們對中國畫的藝術也重視,兼而有之。現在還是異曲同工,不要隻看到西畫對國畫排擠,就覺得西畫一無長處,這就是固步自封。敦煌名畫是吸收了印度的畫派,是古代最珍貴的遺產,能吸收人家的優秀傳統。我們的種族是不排外的,所以人口發展得很快,所以應該團結西洋畫家。美術應該自由,我們主張內部團結,不是取消自己,而是加強自己,隻有有自信心的人才承認人家的長處,無自信心的人才盲目否定人家的。國畫界出身不免有些士大夫,知識分子很可貴,建設社會主義如無他,很難前進。但就中國傳下來的士大夫習氣很多,也受到西方資產階級影響,國畫家的內部及對外的團結都應搞好。”講話間周總理突然問道:“美術學院的院長來了沒有?”大家答道“來了”, “江豐同志呢,坐上來,團結國畫嘛!”引得會場一片笑聲和掌聲,總理正是以一種幽默、輕鬆的方式,調解了中國畫畫家與西畫家之間的矛盾。

  接著,周總理談到成立北京中國畫院的宗旨、意義和畫院的發展方向。他希望畫家們“繼承中國畫的優秀傳統,吸收外國繪畫的長處”,“努力創作”,“加強研究”,“不斷提高”﹔在培養后代方面,總理還特別談到:“師傅帶徒弟的方法應該提倡,各種畫派都應吸收。應該教育青年,勤學苦練,吃苦耐勞,在幸福時還要想到困難的一面……”

  如何對待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流派,總理認為應該“百花齊放,眾美爭妍。光有一面‘美’的偏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各種畫派都應讓它放一放。隻有在長期考驗中,才能決定美不美”。

  “總之,要為創造社會主義的中國的新美術而斗爭!”周總理在北京中國畫院成立大會上的講話,表現了一代偉人深厚的學術修養和宏觀把握中國畫藝術發展的雄才大略。

  推動中國畫革新與發展全國形成龐大的畫院體系

  畫院體制的建立,首先為繼承和保護中國畫傳統,支持中國畫創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促進了中國畫面對社會現實,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畫的革新和發展。最初進入畫院的老一代畫家們,正是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努力與新時代火熱的現實生活相結合,描繪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大好河山和生機勃勃的建設景象,形成了中國畫的新面貌,從而實現了中國畫藝術的創新和發展。

  可以說,當年決定在北京和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國畫院,是周恩來總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對中國畫發展的一個宏觀戰略策劃,而不僅僅是為解決一些老畫家的生計問題那麼簡單。惟有統攬全局,站在國家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高度,建立體制保障,才能逐步整合人力資源,使一代又一代的畫家在中國畫院的旗幟下發揮創造力,為民族藝術的復興貢獻力量。

  北京中國畫院和上海中國畫院的建立,開啟了全國各地先后建立畫院的歷史。此后,1959年成立了江蘇省國畫院、廣州國畫院﹔1960年成立了蘇州國畫院。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和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相繼成立了畫院。1979年成立了天津畫院、安徽書畫院﹔1980年成立了陝西國畫院、黑龍江省詩書畫院、貴州省國畫院﹔1981年成立了新疆畫院,文化部也於同年成立了中國畫研究院﹔1982年成立了遼寧畫院、廣西書畫院﹔1984年成立了浙江畫院、四川省詩書畫院、雲南畫院﹔1985年成立了吉林省畫院……近年來還有許多社會團體甚至企業也辦起了畫院,在全國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畫院體系。無論從畫院的數量來說,還是從畫家、作品的數量而論,都構成了當代中國美術的創作主流,畫院畫家也成為當代中國畫壇的主力軍。

  從當年周總理建立畫院體制的戰略規劃來看,畫院在新中國美術事業中的定位是很明確的,畫院在我國美術機構設置的總體格局中具有自身獨特的功能。我國的美術機構主要有美術家協會、美術館、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所等類型,美術家協會的工作重心在於聯絡、協調、服務﹔美術館著重於作品的展示、陳列和收藏﹔美術學院的職能在於基礎教育﹔美術研究所是研究美術歷史及理論的專門機構﹔而畫院是以美術創作為中心並開展相關學術研究和教學的專業學術機構。畫院的中心任務是團結美術創作人才,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藝術,創作高、精、尖的美術作品,密切配合社會的要求,反映現實生活中的重大主題,並不斷創造新的藝術樣式和風格,為社會主義美術事業的發展服務,為先進文化建設服務。

  新中國的畫院已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在國際范圍內的文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更加顯示出周恩來總理當年建立中國畫院體制的戰略決策的重要意義。

  (作者系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責編:魯婧、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