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臣 長江萬裡圖(局部) 絹本設色 1535年(香港佳士得供圖)
自古以來,存世稀有的古代書畫就是收藏的主體,然而,中國書畫市場卻出現嚴重的價值倒挂現象,古今書畫作品的藝術水准和價格不成比例,古不及今,有些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價格甚至被炒作到上億元,但古書畫的價格與其價值遠遠不成正比。擠掉水分和泡沫的書畫市場上,古代書畫特有的歷史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會被越來越多的藏家認可,而其稀缺的存世量也決定了古書畫必定會成為未來藝術品市場的潛力股。
到目前為止,幾大拍賣公司的古書畫專場相繼舉行,在市場盤整的春拍中,古書畫板塊整體數量有所下降,總成交額比去年縮水,市場兩極分化更加明顯,雖然買家惜售、買盤謹慎,沒有出現一些超高價位的作品,但古代書畫整體成交平穩,估價合理、來源可靠的作品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績。
唐寅作品兩破紀錄明代畫家引領古書畫板塊
在今年春拍古書畫板塊中,唐寅的作品是最大亮點。在6月3日北京保利舉行的“小萬柳堂劇跡扇畫夜場”拍賣中,唐寅的《江亭談古圖》以1150萬元成交,刷新了唐寅扇面成交紀錄。在其后的古代書畫專場中,經《石渠寶笈三編》著錄、晚清重臣孫毓汶和民國“財長”宋子文收藏的唐寅《鬆崖別業圖》以2400萬元起拍,最終以7130萬元的高價成交,刷新唐寅作品拍賣紀錄,並成為今年春拍成交價最高的古代書畫作品。北京保利古代書畫夜場總成交額達3.1億元,其中,“小萬柳堂劇跡扇畫夜場”上拍的73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總額為9087萬元。
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國古代書畫”總成交率高達95%,總成交額為1.979億港元。敬修堂所藏,20余米的周臣《長江萬裡圖》估價800萬港元至1000萬港元,最終以5139萬港元成交,刷新了周臣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超出最高估價4.5倍,也是本場拍賣的最高價作品。
嘉德春拍“吳鬆文脈——北美私人中國古代書畫藏珍”專場總成交額為1.48億元,總成交率為81%。明代畫家沈士充的《江南秋色》以3622.5萬元成交,拔得專場頭籌。而明后期畫家趙左的《溪山高隱圖》遞藏有序,並被多次出版、展覽,最終以高出估價3倍的2070萬元成交。沈周的《隨興冊頁》以280萬元起拍,最終以1058萬元成交。明末清初“四僧”的作品成交都不錯,龔賢的《別館高居圖》以3737.5萬元成交﹔髡殘的《為周亮工作山水》估價800萬元至1200萬元,最終以2357.5萬元成交﹔朱耷《芷蘭清供圖》以1552.5萬元成交。據業內人士透露,《江南秋色》、《別館高居圖》、《為周亮工作山水》幾件作品均被上海收藏家劉益謙收入囊中。
北京匡時“古代書法專場”總成交額為1.55億元,抗清名將熊廷弼的行書《七慟歌》以350萬元起拍,最終被劉益謙以1840萬元競得,成為本場冠軍拍品。祝允明草書《蠶衣卷》以1725萬元成交,王鐸的《行書臨王筠帖》以1265萬元成交,古代書法的價值逐漸受到藏家的關注和重視。而匡時春拍古代繪畫專場成交率更是高達100%,總成交額為1.189億元。其中,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以1150萬元奪得專場頭籌。石濤的《竹石水仙》以1035萬元成交,系王季遷舊藏,經徐邦達《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著錄。祝允明、陸治合作的《虎丘詩意圖·中秋虎丘詩》手卷以280萬元起拍,最終以655.5萬元成交。
市場精品化——高估價的憂傷與低價高走的驚喜
相比參與人數眾多的近現代及當代書畫而言,古書畫收藏的門檻最高,不僅在於鑒別作品的真偽,還需要收藏者具有深厚的文史修養,古書畫收藏的專業性也促使市場向精品化發展。
在今年春拍中,北京保利推出了一件明代《絲綢之路大地圖》,然而,這件被視為“古代地圖”的巔峰之作、拍前估價為8000萬元的作品卻因無人應價而流拍。在中國嘉德春拍中,陳淳的《牡丹詩畫卷》估價為1200萬元至1800萬元,加價至1100萬元后因無人應價而流拍﹔石濤的《黃硯旅度嶺圖》估價為2000萬元至2500萬元,畫后有八大山人、孔尚任、李麟等人的長篇詩題,但畫面並沒有石濤本人的落款,作品最終流拍。中國嘉德書畫專家郭彤在拍后遺憾地表示,古代書畫是一個略顯沉重的話題,無人可以忽略古代書畫的美好,古代書畫的收藏是一種更高級更深刻的領域。可是,市場交易量卻日益萎縮。
顯然,相較於大起大落的近現代書畫,調整中的古書畫市場更為理性,春拍出現的一件張宗蒼的《雲林煙艇圖》,為《石渠寶笈》著錄、張學良將軍舊藏,2011年曾出現在中國嘉德春拍中,當時成交價為3450萬元,今年再次上拍,最終卻以2530萬元成交。乾隆自題《書畫合璧四友圖》2012年曾在北京保利上拍,當時估價為2500萬元至3000萬元,卻以流拍收場。在今年春拍中,估價為1200萬元至1800萬元,最終以1500萬元落槌。
相比而言,一些估價偏低的作品往往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績,例如,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清八大山人《墨荷》估價為180萬港元至220萬港元,最終以1107萬港元成交,該件作品曾在2004年以275萬港元成交。祝允明的《草書熊孺登七言詩》估價為200萬港元至300萬港元,最終以1083萬港元成交。一件標注為元明年間佚名的作品《古猿戲木》估價為8萬港元至10萬港元,雖然作品上無落款,但有多位藏家印及溥儒題簽“宋易元吉古猿戲木圖”,最終以180多萬港元成交﹔方薰的《試茶圖》估價為10萬港元至15萬港元,最終以267萬港元成交﹔王學浩的《小雲吟館圖》估價為8萬港元至10萬港元,最終以387萬港元成交。
在北京匡時,一件金農的《隸書五言聯》以8萬元起拍,最終以89.7萬元成交。而王世貞舊藏的鬆下清齋本《宋拓化度寺碑》以48萬元起拍,最終以322萬元成交。
古書畫收藏——眼力、財力和魄力缺一不可
北京匡時拍賣副總經理謝曉冬表示,古書畫一直是抗跌性最強的板塊,在今年春拍市場上缺少高價拍品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調整時期藏家惜售,所以重量級精品難得一見。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書畫部專家游世勛也表示,在古代書畫中,流傳有序的藏品或是沒有曝過光的藏品,特別受追捧。
很多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動輒上千萬元的作品而言,古代書畫作品仍舊處於位高價卑的局面,被視為市場潛力股。收藏家李志遠透露,和他一樣收藏近現代書畫的朋友逐漸轉向古書畫收藏,“最近幾年,近現代書畫飛漲,張大千、齊白石等近現代名家作品動輒上千萬元,而大家對於具有文化、文物和藝術價值的古書畫的認知度偏低,除了少數名家、名藏作品之外,整體價格一直處於最低端,甚至不如當代繪畫,是名副其實的價格窪地。”他說。
收藏家顏明表示:“古書畫是市場上最抗跌的板塊,是收藏中的收藏。最近幾年,古書畫一直在持續上漲,價值逐漸得以回歸,但古書畫涉及知識較廣,很多畫家和畫作還未得到進一步的挖掘,所以市場上仍舊有很多‘漏’可撿。”
然而,要在古書畫市場“撿漏”也需要做足功夫,古書畫資源的稀缺性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注定其價值所在,是市場和收藏界一致看好的板塊。然而,古代書畫傳世稀少,真偽鑒定是最大的難點,很難找到相互比較、驗証的樣本。因此對於收藏者的要求也最高,買家不僅需要具備足夠的財力,還需要具備較高的古書畫鑒別能力和深厚的文史功底,真可謂眼力、財力和魄力缺一不可。(黃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