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油畫故事:增高毛澤東刪除劉少奇【2】--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開國大典》油畫故事:增高毛澤東刪除劉少奇【2】

2013年04月19日08:46    來源:人民網-國家人文歷史    手機看新聞

畫作將毛澤東加高一寸

為了集中精力創作,董希文在北京西總布胡同租了一個“創作室”。對於這個“創作室”,董希文的學生、著名女油畫家龐濤是這樣描述的:“那是一個狹窄的長條形樓房,樓下是賣醬油雜貨的鋪面。房間狹長得令人難以想象,面對2米多寬、4米多長的畫布,后退的進深僅有2米左右,后背緊貼牆壁,視域也不能將畫面盡收眼底,我們都十分驚奇,董先生是怎樣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中完成這幅大畫的。”

為了節省時間,董希文常在畫室的椅子上過夜。由於房間太小,畫幅上接房頂,下貼地板,作畫時他一會兒爬上房頂,一會兒躺在地上。女兒董一沙說:“《開國大典》動筆以后,父親常常是沒日沒夜地畫。那時,他抽煙抽得很多,沒半天工夫,煙灰缸就滿滿的了。在他畫得入神的時候,喊他吃飯,都聽不見。”

董希文將西方油畫和敦煌壁畫的技巧結合起來,創造了中國風格油畫的先河。《開國大典》選擇了從天安門城樓向南看的角度,使得天安門廣場和大片碧藍的天空展現在觀眾面前。龐濤曾提到,在處理地毯時,董希文在油畫色中加進了少量的沙子,恰到好處地表現出物體的質感。

當《開國大典》已完成七、八成時,董希文的老友、著名油畫家艾中信等人去他的畫室參觀。討論中他們發現,原本身材高大的毛澤東,由於站立的位置居中靠前,在畫面上顯得不夠高。大家一致認為,毛澤東的形象不應受立足點造成的透視縮小的限制,有必要加高幾分。雖然加高不到一寸,但工程不小,為了使畫面不留痕跡,董希文用稀料謹慎地把原畫部分洗去,重新畫了一遍。

從開始創作到局部修改完畢,董希文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長4米、寬2.3米的巨型油畫《開國大典》便創作完成了。畫面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的中央,正在麥克風前庄嚴地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背后站著各界代表,畫面中第一排領導人全是國家副主席,從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

《開國大典》大膽地運用碧藍、大紅、金黃組成基調,用藍、棕、綠調和,天空畫得干淨利落,偌大一片面積都是一次涂好的。開國大典當日是個陰天,上午還下過雨,但董希文採用了“風和日麗”、“富麗堂皇”的效果來處理,從而傳達“庄嚴而熱烈的場面”。

1953年4月,中南海懷仁堂裡布置了一場特殊的展覽,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第一次參觀董希文的這幅《開國大典》,也見到了這位了不起的年輕畫家。幾位國家領導人看到這幅畫時都很興奮。毛澤東還利用接見的間隔,兩次返回休息廳,仔細觀看畫展,並且稱贊:“是大國,是中國。”他自豪地說:“我們的畫拿到國際上去,別人是比不了我們的,因為我們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責編:魯婧、赫英海)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