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版《蒙娜麗莎》鑒為真跡的幾個証據--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滾動新聞

年輕版《蒙娜麗莎》鑒為真跡的幾個証據

2013年03月04日08:10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兩種版本的《蒙娜麗莎》圖像對比。

兩種版本的《蒙娜麗莎》圖像對比。

  將畫作等比縮放后再等分,發現《艾爾沃斯·蒙娜麗莎》(上)和《蒙娜麗莎》中肖像在數學比例上參數完全符合。將畫作等比縮放后再等分,發現《艾爾沃斯·蒙娜麗莎》(上)和《蒙娜麗莎》中肖像在數學比例上參數完全符合。《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左)和《蒙娜麗莎》的臉型均符合黃金分割率。《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左)和《蒙娜麗莎》的臉型均符合黃金分割率。

  她的身份引發后人猜想,她曾輾轉數國最終定居盧浮宮,她就是名畫《蒙娜麗莎》。蒙娜麗莎不是一個人在“獨美”。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的非營利性組織蒙娜麗莎基金會近日表示,曾於去年亮相的《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同樣出自達·芬奇筆下。據悉,這幅畫比《蒙娜麗莎》創作的時間要早。由此,《蒙娜麗莎》可能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姐”。蒙娜麗莎基金會副主席大衛·弗爾德曼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揭開了“親姐妹”的鑒定詳情。

  鑒定1之 歷史溯源

  諸多矛盾表明“親姐妹”存在

  蒙娜麗莎基金會副主席大衛·弗爾德曼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顯示《蒙娜麗莎》和《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同時存在的“蛛絲馬跡”,在漫長的藝術史中,時隱時現。最初的根據是畫作時間:當年,佛羅倫薩富商弗朗西斯科·戴爾·吉奧亢多和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分別是在1503年和1513年向達·芬奇委托創作《蒙娜麗莎》畫作,這就有可能存有兩幅畫作。而達·芬奇本身就有為一幅畫作繪制兩個或以上版本的習慣,例如其另一幅名作《岩間聖母》就有兩個版本。

  據其介紹,專家認為,從另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身上也可以找到年輕版《蒙娜麗莎》是由達·芬奇創作的証據,那就是拉斐爾和他的《陽台上的年輕女子》。《陽台上的年輕女子》幾乎同《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的構圖完全一致,主人公身后也有兩側的廊柱和山林背景,被認為是看過達·芬奇這幅早期作品后繪制的。

  大衛·弗爾德曼稱:“1504年,拉斐爾的素描畫《陽台上的年輕女子》,包裹其中的翼柱,很可能是臨摹自《蒙娜麗莎》,但是他的創作年代又與盧浮宮內的《蒙娜麗莎》創作時間不符。”

  大衛·弗爾德曼還提及了一個線索:1518年,盧浮宮版《蒙娜麗莎》被收入皇家展覽,而同時期的專家表示,另有一幅《蒙娜麗莎》肖像畫被達·芬奇的仆人薩萊在1925年收藏。所以,大衛·弗爾德曼推斷,這些歷史上相互矛盾的說法,很可能代表著有兩幅《蒙娜麗莎》存世。

  鑒定2之專家分析

  光影辨別顯現達·芬奇畫“親姐妹”

  “在追尋歷史淵源的同時,我們對《艾爾沃斯·蒙娜麗莎》進行了專家鑒定,可以確定兩幅畫作均出自達·芬奇之手。” 大衛·弗爾德曼斷定,“要鑒別真偽,親眼見証是最重要的,我們邀請了很多專家和鑒定家來鑒賞這幅畫,他們都認為這是真跡。”

  從光影效果分析,大衛·弗爾德曼指出,通過光線和陰影的運用就可以看出畫作是否出自達·芬奇之手,就如同他的個性簽名。針對《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專家在不同的光線和陰影環境下觀察這幅畫作的質量。達·芬奇本人是出色的改革者,他的不同畫作之間的差異會很明顯。然而,有一個特點如同標注“達·芬奇出品”一樣,這就是他在畫作中的渲染層次(使素描中的明暗或色彩中的色階有層次地調和)。通過這種能讓肖像顯現出容光煥發姿態的光影運用,可以斷定《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就是他的第一幅蒙娜麗莎畫作”。

  此外,很多達·芬奇的作畫習慣和細節也被專家用來鑒定《艾爾沃斯·蒙娜麗莎》是否為真跡的重要依據。“達·芬奇對繩結有著出乎尋常的著迷:年輕版畫作中的刺繡繩結獨具特點,甚至比盧浮宮版《蒙娜麗莎》還要復雜。”大衛·弗爾德曼表示,“在那個時期,達·芬奇是已知的唯一一位用左手繪畫的畫家。最近已有專家鑒定稱,在《艾爾沃斯·蒙娜麗莎》裡,脖頸、左臉頰和右手處都發現有用左手繪畫技巧的痕跡。”

  鑒定3之科技檢測

  “親姐妹”畫作幾何比例相似

  大衛·弗爾德曼指出,專家們通過“碳14”年代鑒定后得出一致結果:《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存在的時間要早於盧浮宮中的《蒙娜麗莎》,大約相差11年。

  科技手段不僅被用在鑒定畫作年代上,對於分析畫作顏料成分等方面,科技手段也大顯身手。大衛·弗爾德曼介紹說,科學家借助科技手段,研究兩幅畫的繪畫技巧中所展現的像素集合、幅度組織圖、橢圓形特征和色彩運用,發現兩幅畫在重點部分都是由同一個畫家完成的。這被視作《艾爾沃斯·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真跡的另一個有力証據。

  將盧浮宮版《蒙娜麗莎》放大后,科學家發現,兩幅畫作顯示了完全同樣的比例。大衛·弗爾德曼說:“當時的達·芬奇熱衷於研究幾何學,《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畫作比盧浮宮版大一些,但兩者內容比例按等比縮放正好是10%,通過技術手段將盧浮宮畫作放大后,兩者”隱藏“的細節完全相同:在其右臂和眼睛的細節與年輕版的《蒙娜麗莎》極其相似,同時,畫作比例也完全相同,基本可以斷定是出自同一個畫家之手。”

  “由於科學的進步和新技術的發展,科技可以告訴人們更多的東西,所以專家的眼睛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要。通過科技手段,我們可以斷定畫作的年代,是否存在使用當時並不存在的顏料等。結果是畫作顏料被判定是16世紀的顏料,如果它是一幅仿制盧浮宮版本的畫作的話,它至少應該是畫在木頭上,而不是帆布上。綜合以上結論,基金會認定這幅《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出自達·芬奇之手。”大衛·弗爾德曼進一步解釋道。

  意大利萊昂納多·達·芬奇博物館館長、研究達·芬奇和《蒙娜麗莎》的著名專家亞歷山德羅·韋佐西指出,《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畫作的頭部、雙手與盧浮宮版本相一致,拉斐爾素描中的廊柱與這幅畫也很好地相對應。但他並沒有明確表示,《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就是達·芬奇所繪1503年版本。在其看來,基金會的說法是“一種頗具吸引力的可能性,一種可以供學者們討論的假說”。

  恰如韋佐西所言,蒙娜麗莎基金會的研究工作已圓滿完成,但隨著它面向公眾,關於這幅畫作的研究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孫石磊、赫英海)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