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藝術北京現場
前言:
2012年華人地區的藝博會是由藝術北京藝博會開始的,4月29日至5月2日,第六屆藝術北京結束了市場細分,第一次將當代及經典兩部分合並在一起舉辦,雖然藝術北京總監董夢陽在接受雅昌藝術網採訪時說:“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們還是農村的小孩。”但比起國內其他藝博會,藝術北京已經毋庸置疑地成為最大最好的藝博會之一。雖然在董夢陽看來,目前國內的藝術市場還在懵懂的階段,但廣闊土地上的中國人將會成為最具潛力的藝術消費者。所以已經發展到第六屆的藝術北京其主張仍然是:立足本土,同時完整亞洲。
去年11月份舉辦的台北藝博會是亞洲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博覽會,從1994年舉辦以來,到2012年已經有了近20年的歷史了。由台灣畫廊協會舉辦的台北藝博會一直以來都以照顧本土的畫廊為原則,而在藝博會越來越國際化的今天,台北藝博會從2011年開始,加大了其國際化的趨勢,其國外的參展畫廊首次多於台灣本土的畫廊;到了2012年,台北藝博會更是將展期調整至11月份,目的是為了照顧歐美畫廊8、9月份的休息期,足見其國際化的決心。
2012年5月16日舉辦的香港藝博會是其被巴塞爾藝博會收購后舉辦的第一屆,也會是最后一屆以“Art Hk”命名的藝博會,因為從今年開始,藝博會就會稱為“Art Basel in HK”。這場五月份在香港舉辦的藝博會僅僅以短短五年的時間就成長為亞洲地區最受國際青睞的藝術盛會,其擴張的步伐與勢力在亞洲地區已經勢不可擋。參加過香港藝博會的許多國內畫廊回來都對其大加贊賞,甚至認為即使是北京和台北的藝博會加起來也不及香港藝博會好。
這三個在大華人地區最重要的藝術博覽會各自有著各自的主張,也有著各自的特點,這三場每年一辦的藝博會目前的發展態勢究竟是三足鼎立,或是香港以其更大的優勢一枝獨秀?雅昌藝術網從以下三方面為您詳細分析:
本土區位特點,北京:一大對兩小
如果要說北京的藝博會要與台北及香港的藝博會一較高低的最大資本是什麼?毋庸置疑是這一片廣袤的土地上,眾多的人口以及其所潛在的藝術購買力,今后可能形成的巨大的藝術市場。對此,藝術北京總監董夢陽在接受雅昌藝術網採訪時表達了充分的自信:“藝術北京的定位是:立足本土的同時,完整亞洲。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的國家有960萬平方公裡,有十三、四億人口,如果我們能夠改變這兒五分之一人的想法,解決他們的文化面貌、精神面貌的問題,引導他們一天天走上一條文明和藝術之路,引導他們來消費藝術,那麼這兒將成為亞洲甚至是世界的最大的藝術市場和藝術中心。所以我覺得中國在亞洲的位置或者是北京在亞洲的位置有可能整合亞洲的力量。但這又是一個很漫長的工作,我們也不能指著希克、尤倫斯就解決中國的事情,因為別人不去管我們的事情,隻有我們自己慢慢地去做。”
拋開中國今后可能形成的巨大的藝術市場不談,這個區域的藝術家數量也是不容小視的,這就意味著,藝博會所經營的對象主要是面向本土藝術家的,這點將有利於本土藝術藏家更好地理解藝博會上所銷售的藝術品,從而購買他所能理解的藝術品。
和中國內地比起來,台灣和香港在這方面的優勢就相對薄弱甚至缺乏。台灣的畫廊,亞洲藝術中心總經理李宜霖在接收雅昌藝術網採訪時曾分析過台灣本土的藝術家生態:“80年代到90年代台灣第一代藝術家基本上都是旅日或歐洲的,創作屬於印象派風格;第二代藝術家可能因為師承第一代,所以絕大部分的風格也較偏向於印象派,或立體主義風格;到了第三代才開始進入比較當代的范疇。當時台灣的畫廊基本上也是以經營台灣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藝術家為主。”這表明在台灣做當代的藝術家是相對或缺的。在自產方面的優勢並不明顯的前提下,很長一段時間,台北藝博會又以本土畫廊為主,這成為近些年來台北藝博會發展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們看到在近兩年來,台北藝博會開始主動出擊,逐漸向國際化邁進,邀請越來越多的國外畫廊來參加台北藝博會。
而在本土藝術市場、藝術家都相對缺乏的條件下,香港卻因為其地理位置的優勢,獨特的商貿交易港口而成為了亞洲進行國際貿易的最佳場所,藝術品交易在這個區域也同時火爆。以至於巴塞爾藝博會看重了香港的區位優勢,將亞洲的落腳地選在了此,而且國際大拍賣行佳士得、蘇富比也分別將亞洲的點設在了香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