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台北藝博會現場
購買力:台北藝博會以其悠久的歷史培養出龐大的購買群
除去各自在地區本土上的優劣勢,在三個藝博會中,有一點是藝術北京與香港藝博會無法與台北藝博會相媲美的,那就是台北藝博會所擁有的悠久的歷史。這就意味著,台北藝博會上的本土畫廊所具備的素質定不會太差,同時,通過多年的熏陶,使得台北藝博會已經形成了非常穩固的購買人群。在台北藝博會上,可能一個普通的工薪族也會成為一件作品的藏家。對此,台灣畫廊協會理事長張學孔在接受雅昌藝術網採訪時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台北藝博會的龐大的購買人群:“台北藝博會經過那麼多年的發展,他的客人來源不只是一些資深的收藏家,還包括一般的民眾都會來買作品,一般民眾也是因為舉辦那麼多年常常過來看,看多了就開始買,這種情況在台北藝博會上是蠻普遍的。所以台北藝博會的購買群就有幾種:高價作品有一線收藏家買,都是買知名度比較高的藝術家;一般知名度不高或者比較新的藝術家的作品在台北藝博會也可以銷售,隻要作品比較好,一定會有人買。”
“其實客戶就是台北藝博會的一個特色,所以不管是新畫廊、老畫廊都會帶一些年輕人的作品來藝博會,隻要作品不錯都可以找到買主。我們曾今對台北藝博會的買家的情況做過一些調查和評估,投資的客人佔了一部分,但是很多都是所謂的愛好者。對於成名藝術家這個部分是具有投資和保值的;另外對於年輕的藝術家剛進入市場沒有幾年的,也都可以找到買主,這一部分很多都是有一般的愛好、喜歡藝術品的所謂愛好者來購買,這個其實在台北藝博會佔了很大的一部分,雖然金額不夠。比如說趙無極一張作品是一億或者是五千萬人民幣,這個是隻賣給一個客人,但是可能有一百位客人買了一件一萬人民幣的作品。雖然還比不上一張趙無極的作品,但這種客人在台北藝博會相當多,其實從每一家所謂成交量來講,有的畫廊一場博覽會可以賣六、七十件小作品,不是很貴的,就是一萬塊、兩萬塊人民幣,有好幾家畫廊都有這種成績,而且他們專攻這個市場,都可以賣得相當好,所以在台北藝博會這種畫廊也相當多,針對年輕人,推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如果說以人數來講這部分資源超過收藏投資型的客戶,遠遠超過。”
當然,在購買力上,香港本土的購買力是不及台灣,但是香港藝博會的購買力也不甘示弱,張學孔繼續介紹到:“如果單以香港和台灣來講,台灣當然是佔優勢,但是香港吸納了所謂中國、東南亞、歐美的收藏家,這些人很多不會到台灣來,尤其是歐美不會到台灣來,他們認為香港是最國際化的地方,這是台灣不可能去跟香港競爭的地方。台灣隻能再努力。”
在這方面,藝術北京基本隻有向兩者努力靠齊的份。董夢陽說:“我們和香港、台灣一江之隔,但是差距還是很大的,有一些差距更多的是文化軟實力方面的,包括我們的教育。當我們的老百姓連印象派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如何指望他們去購買當代藝術品呢?但是,在近些年來,我看到在藝術北京上消費藝術的人群每年都在遞增,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每個人都是從一萬塊錢開始的,一點點地去接觸它,就像很多音樂發燒友也是因為一個盜版光盤的,盜版CD開始的,讓他們接觸是最重要的,讓他們願意接觸是更重要的,然后一點點地上癮,慢慢地培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