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紀念展”呈現各時期藝術面貌--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張大千紀念展”呈現各時期藝術面貌

2013年02月04日08:52    來源:雅昌藝術網    手機看新聞

2月2日下午4點,“張大千紀念展”在亞龍灣華宇酒店開幕,三亞市政府相關領導、國內拍賣公司代表及重要藏家均出席了開幕式。此次展覽作為ART·SANYA藝術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遴選張大千先生六十件精品畫作,時間跨度長達六十年,呈現出先生不同時期、各種題材和風格的博大與精深,以此表達對先生的景仰與緬懷。展期持續至2月28日。此次展出的60件作品,論題材,山水32件,花鳥18件,人物10件;論創作時代,早期(1920-1940)16件,以清新俊逸的文人畫風為主導,但亦不乏青綠金碧之風貌;壯歲(1941-1959)14件,畫作深受敦煌及唐宋五代畫風影響,精麗雄渾;晚年(1960-1983)30件,其中,領異標新,為傳統的寫意畫走向現代、融入世界,有開宗立派之績的潑墨潑彩之作多達16件。展出的全部作品由山右美術館提供,且大部分由其理事長趙華山先生從各大拍賣會競買所得,據透露,趙華山收藏張大千作品有200余件。

當班導覽人:本期“雅昌帶你看展覽”邀請山右美術館館長高峰作為導覽嘉賓。

展覽現場(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

高峰:本次展覽作品是山右美術館館藏作品,涵蓋張大千1922年以后從藝60年來各個時期的作品,包括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作品,基本涵蓋大千先生整個一生的繪畫歷程。大千先生的繪畫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一是20歲以前。張大千九歲開始學畫,主要受母親和姐姐的影響,后來跟隨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哥哥張善孜學畫。張大千最早從臨摹中國古代名畫開始,所以他的筆墨功底、技法非常全面,可以說在傳承中國傳統繪畫技法上,沒有人可以和張大千相比,即便是古人,所以張大千自認為臨摹的古畫可以亂真,讓同時代的繪畫大家分不出真假,把他的模仿作品誤認為是真跡,反而把真的看成假的,這種傳說很多,但從側面反映出張大千技法的精到和功夫之深。40年代以后,張大千主要游離名山大川,師法自然,這是第二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穿插了一段,張大千潛心敦煌兩年零七個月,在那對中國繪畫的深度有了新的認識,在這之前主要是臨摹明清,像他的兩位老師李瑞清、曾希都非常崇拜石濤。第三階段就是晚年的潑墨潑彩。

張大千《茶花圖》(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

高峰:《茶花圖》是張大千早期作品,有吳昌碩的風格。吳昌碩成名以后很多人受他的影響,包括齊白石,潘天壽早期的作品與吳昌碩作品相比,幾可亂真。這是張大千在學習構圖,最早的傳統,然后逐步向石濤、八大學習,一路向上追。潛心敦煌兩年零七個月,將中國傳統繪畫融會貫通,從晉唐以后中國傳統繪畫的所有技法,從明清人物畫的細眼睛、櫻桃小口、長脖子、細睫毛的造型,到敦煌看到唐人的畫風,在這種啟發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責任編輯:孫石磊、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