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姚陡門橋命運未卜--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杭州姚陡門橋命運未卜

李佳霖

2013年02月01日08:48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民林先生致電本報稱,位於杭州市江干區機場路枸橘弄東的“杭州市歷史建筑”姚陡門橋面臨被“異地遷建”的危險。杭州市規劃委回復本報記者稱,姚陡門橋位於正在施工中的下寧路工程項目范圍內,建設單位正在委托設計單位編制具體保護措施和方案。古橋是否會被“異地遷建”,目前尚無定論。

  文保專家認為,有重要價值的文化遺存要盡量實施原址保護,異地遷建會使得其脫離生存環境,其文化遺產的價值將大大降低。

  是否遷建尚未確定

  姚陡門橋位於杭州市江干區機場路枸橘弄東,是一座大致“西南—東北”走向的單孔古石拱橋。2011年經杭州市政府批准並公布為“杭州市第六批歷史建筑”。當時姚陡門橋被鑒定為清代單拱石橋。但是據杭州市文史專家陳琿考証,這座橋的歷史可追至南宋甚至更早時期,是當時水利樞紐“姚斗門”遺跡。

  近日,家住姚陡門橋附近的林先生致電本報記者:“近幾日,開發商帶領八個人來‘清代姚斗門橋’歷史建筑現場勘察,欲把該歷史建筑異地遷建。”而遷建原因是為了新建一條寬36米、長約400米的小區馬路。

  姚陡門橋是否會被異地遷建?1月29日,杭州市規劃局在答復本報記者時表示,姚陡門橋的保護方案尚未確定。規劃局已要求建設方杭州鐵路東站樞紐建設指揮部(簡稱東站指揮部)“在姚陡門橋具體保護方式措施論証批准前不得擅自破壞、移動姚陡門橋”。據介紹,目前東站指揮部正委托設計單位編制具體保護措施和方案。

  杭州市園文局文物處王公明向記者透露,他曾向杭州市房管局和杭州市規劃局詢問此事,獲知相關單位與杭州市房管局和規劃局確實溝通過將此橋異地遷建的事情,但兩局明確向其表明:要不要遷建以及如何遷建,是需要有詳細的方案,並且須經過專家論証的。“專家論証是需要杭州市規劃局來組織的。”王公明表示,作為杭州市園文局文物處的文物專家,他目前還沒有接到進行專家論証的通知。

  但是,林先生依舊憂心忡忡,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某天突然就被拆了。“找誰說理去啊?拆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假如真的是‘異地遷建’,建不建還是個問題呢!”林先生向記者表示,他正在就姚陡門橋的保護方案向杭州市規劃局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是否會遷建?有何必要遷建?怎麼遷建?林先生有一堆的問號。

  林先生之所以如此憂心,是因為遺產保護在城市建設背景下面臨尷尬的處境,“歷史建筑”並不是一塊“免死金牌”。本報2010年11月曾報道,杭州市第五批歷史建筑保護名單公布后不久,朱婆弄等地的多處歷史建筑就遭到不同程度的拆毀、破壞。

  命途多舛的姚陡門橋

  姚陡門橋之所以面臨危機,是因為它與杭州市的城市建設發生了沖突。

  杭州市規劃局告訴記者,姚陡門橋位於正在施工中的下寧路工程項目范圍內。

  “姚陡門橋面臨遷建之險,很大程度上源自《杭州市天城單元、彭埠單元(城東新城城巿設計范圍)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控規》)。”據記者了解,該《控規》出台於2010年。而早在2008年,姚陡門橋就被劃入杭州市火車東站擴建工程的拆遷范圍。林先生稱,2012年他先后兩次寫信給杭州市規劃局,建議杭州市規劃局重新編制規劃,修改《控規》中涉及破壞歷史文化遺產的內容,其中就包括保護姚陡門橋完整性和原真性的倡議。但該《控規》的相關內容至今並未修改。

  2008年,姚陡門橋首次面臨拆遷危險,保護姚陡門橋的呼聲日起,並有市民致函杭州市規劃局緊急申請將姚陡門橋列入杭州市擬保建筑。

  在文保人士推動下,2011年1月,杭州市規劃局發函東站指揮部要求,暫停對枸橘弄東“姚陡門橋”的拆遷工作。在經過規劃、文物、歷史建筑保護部門組織論証后,姚陡門橋列入擬保建筑。隨后,經過論証、公示、征求意見,2011年底,姚陡門橋經杭州市政府批准並公布為“杭州市第六批歷史建筑”。

  在這之前,該橋早已飽經磨難,幾經改建。

  姚陡門橋於乾隆三十七年重建﹔民國十五年(1926年)杭州建設公路時,為了通汽車,把原橋面踏步檔改為平橋,並拆去橋上飛檐翹角亭子。解放后,該橋又經改建,橋面、拱券、欄板等被改建為混凝土。據王公明介紹,現該橋主體結構為混凝土,拱券、欄板、橋面均為混凝土構筑,僅橋體東側金剛牆採用條石錯縫壘砌,而橋基礎部分因水位原因無法勘查。

  據陳琿考証,這座橋的歷史可追至南宋甚至更早時期,是當時水利樞紐“姚斗門”遺跡。同時,此小石橋處還是南宋“姚斗門郵置驛站”的確切地點,也是有很高歷史價值的南宋地標物。

  歷史建筑盡可能原址保護

  2008年國務院下發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歷史建筑﹔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的,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

  2012年12月19日,國務院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旅游等開發建設活動中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第一條規定:“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不得擅自拆除、遷移。”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鬆認為,任何文物隻有在特定的時空內才能體現其歷史價值。將姚陡門橋遷建至別處,不但將導致此橋現在生存環境中的部分歷史信息喪失,而且脫離了它原來的生存環境,一座孤零零的橋的存在價值已經大打折扣。

  “歷史文化遺產應該實施原址保護,異地遷建是在實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採取的一種補救措施,而遷建本身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在破壞文物,不能輕易使用。”張鬆認為,某些地區隻要有錢,隻要有相關工程技術支撐,就將遺產隨意搬動,這不是尊重歷史、尊重環境的做法。

  著名文保專家謝辰生也表示,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異地遷建發生的。如果異地遷建已定,相關部門必須經過專家論証,並且有一個詳細、謹慎的規劃方案出來。“現在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政績工程,打著‘遷建保護’的旗號,拆除珍貴古建筑的事情太多了。”

(責任編輯:赫英海、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