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遇真宮的重生之路--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武當山遇真宮的重生之路

鄒  瑩

2013年02月01日08:43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武當山遇真宮頂升保護工程現場新華社發

隨著遇真宮山門近日達到標尺上15米的高度,南水北調工程中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武當山遇真宮墊高保護工程的頂升工作完成。頂升高度是世界紀錄的5倍。這一工程將歷時近半年,耗資近2億元,所有工程完工后,遇真宮將成為一個三面環水的宮殿。

10年前,這一隨武當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重要文物還是一所武術學校的駐地,最珍貴的主殿因這所學校用電不當被燒毀。短短10年,遇真宮的命運有了天壤之別。

遇真宮屢遭劫難

遇真宮於明永樂十年(1412年)敕建,5年后竣工。明初著名道士、武當拳創始人張三豐曾在此結庵修行。它是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的“九宮”之一。

遇真宮院落錯落有致,環境幽雅,由中宮、西宮和東宮構成,平面呈曲尺形。宮牆周長697米,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現存八字照壁、宮門、龍虎殿、東西配殿、左右廓廡、齋堂等建筑,佔地面積約45畝。

600年間,遇真宮屢遭劫難。清末,宮殿的東、西兩宮突然坍塌。1935年夏,武當山爆發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山洪,百余間華屋被淤土埋沒,變成一片平地,隻留下山門內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專用於接待各方挂單道士和客人,道人稱它為“前宮”。

上世紀90年代,遇真宮的使用權被轉讓給陳逵文化武術影視學校。這裡變成了一所能容納近700人的私營武術學校,生意十分紅火。2003年1月19日,因用電不當遇真宮大殿突然燃起了大火,被燒成灰燼。

家在武當山附近的王先生說:“我小時候經常來這邊玩,那時候根本沒有文物保護的意識,農民們在宮裡種菜、搭豬圈,后來租給了一個武術學校,把最珍貴的主殿給燒了,真是痛心啊。”

遇真宮大火不僅震動了全國,而且震驚了世界。在2004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上,世界遺產委員會就武當山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向中國提出質詢。遇真宮大殿被毀后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此次,遇真宮僅存的遺跡又處在生死存亡的邊緣。由於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水庫大壩需要加高擴容,庫區水位將從157米漲到172米,這意味著一半的遇真宮將被水淹沒。在20世紀50年代丹江口水庫建設中,武當山古建筑群“九宮之首”的淨樂宮就永沉水底。

規模大,難度高,耗資多

然而此次,遇真宮的命運卻大不同。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勘察設計,提出了原址墊高、圍堰和異地搬遷三種保護方案。為了最大限度保持文物原貌及建制的完整性,最后選擇了難度最大、耗資最多的原址墊高、整體抬升方案。該方案於2011年由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實施。

據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文物宗教局局長舒濤介紹,文物保護部門通過認真論証,考慮到搬遷方案會改變武當山古建筑群“九宮八觀”的整體布局,異地搬遷會破壞現有的建制和布局﹔圍堰方案又難以解決山凹地排水、滲漏和防范百年以上一遇的洪水沖擊等問題,專家評審會最終推薦了原址墊高保護方案。

據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遇真宮墊高保護工程投資概算18524.11萬元,包括文物修繕工程,山門,東、西宮門頂升工程,地下基礎墊高工程和考古發掘工作,其中頂升工程耗資1847.74萬元,是南水北調工程中保護級別最高、單體投資額度最大的文物保護項目。

據了解,在工程實施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遇真宮東宮、中宮及宮外附屬遺跡進行了考古清理,並採用數字激光掃描儀對遇真宮正門、中宮、東宮、西宮及外牆等現有建筑進行精密掃描,系統地留存了遇真宮的各類歷史信息。

筆者曾於2012年8月到遇真宮頂升工程工地,看到現場隻剩下東、西宮門和山門,門四周是密密麻麻的鋼架,將整個建筑牢牢固定、保護起來。地基被挖開,地下一個巨大的鋼筋混凝土澆灌而成的水泥板托著宮門。東、西宮門水泥板下面左右兩邊分別安裝了6個千斤頂,宮門前堆放著一些智能電子設備。

遇真宮頂升工程施工部工程師戴佔彪介紹,工作人員先在建筑物周邊打上水泥樁,然后在建筑物底部用鋼筋水泥澆筑托起平台,最后通過千斤頂將建筑物逐步穩定頂升。山門重約4600噸,鋼箱梁下面布置有48台千斤頂,東、西宮門各重約1200噸,各布置有12台千斤頂。每個千斤頂可頂起200噸的重量。為了保護文物免遭破損,每次抬升1.5米即澆筑地基。

“我們的智能設備會隨時矯正偏差,保証千斤頂在一個水平面上,確保萬無一失。”戴佔彪說。

據了解,遇真宮頂升工程於2012年8月1日啟動,宮門、山門輪流交替頂升。東、西宮門2天能完成1.5米的頂升,山門每4天能完成1.5米的頂升高度。

東宮門和西宮門分別於2013年1月9日和13日完成了頂升。1月16日,重量最重、難度最高的山門也頂升到位。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古建筑整體頂升數項之最——頂升高度最高、一次頂升建筑物數量最多、頂升建筑年代最久遠。

接下來,工作人員將把當初為頂升“出力”的數十個大型千斤頂拆下來,換成每個80公斤重的鋼墩,然后在鋼墩外澆筑混凝土,進行剪力牆以及下部連梁的澆筑,這項工作預計在2月底完成。

一座三面環水的宮殿

舒濤介紹,遇真宮頂升工程分為頂升、土石方墊高和原貌恢復三個部分,現在頂升部門作業順利結束,土石方墊高也完成了80%以上,預計於3月底前結束。

“三座門被往上抬的同時,周邊也在墊高。”武當山文物宗教局副局長趙本新說,土石方墊高工程是頂升搶救工程的一個部分,將整個遇真宮建筑群用地墊高,宮門每頂升3米,周邊就墊高到同樣的高度。

舒濤稱,由於是用新土墊高的,地基不很牢固,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沉降后進行蓄水試驗。在經過一兩次蓄水實驗后,將啟動遇真宮原貌恢復工程,頂升前,除了遇真宮山門和東、西兩宮的大門,其余相關建筑被拆卸了,但建筑上的一磚一瓦都已經過了掃描編號,在工地附近保存著。

據了解,明年開始,三座山門屋面的修繕,東、西、中宮牆內的基礎工程,中宮的房屋修繕,泰山廟的恢復等工作將啟動。恢復內部建筑的隻有中宮,東、西宮將隻恢復宮牆和地面﹔夜間將用3D技術還原東西宮殿的實景。

丹江口水庫蓄水之后,水面距宮殿下方的水泥地有5米多。整個工程完工后,遇真宮將成為一座三面環水的宮殿。靠近水邊的部分已開始鋪護坡植生塊,最后將進行供給水排水設施建設和環境綠化工作。

舒濤認為,妥善處理文物保護與工程建設關系,尋求兩者的雙贏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保護工作的關鍵點,也是難點。此次對遇真宮的保護工程,體現了在大型基本建設中國家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是一個進步。

(責任編輯:赫英海、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