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峒風光
瑤家阿妹齊歡唱
江永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邊陲,都龐嶺南麓,全縣以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63.2%。境內人文景觀和富硒特產豐富而獨特,瑤族故地千家峒、千古之謎江永女書、千年古村上甘棠“三千文化”聞名遐邇,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江永五香”久負盛名。瑤文化底蘊厚重,文化遺產富集,有歷代形成的古廟、樓、閣、塔、碑、橋等文化古跡100多處,其中允山玉井古窯址、龍虎關古戰場、黃巢墓、桃源書院等古遺址幾十處﹔有酷似毛澤東臥像的聖人山,還有種種神奇傳說。民風淳朴,瑤家習俗濃厚,盤王節、洗泥節、嘗新節、敬鳥節、女子斗牛節、花山廟會等節日仍然盛行,節日活動豐富多彩。2012年,我們成功舉辦了第十二屆中國瑤族盤王節暨首屆中國香柚節,來自越南等國家的瑤族代表團及湘桂粵三省(區)12個縣區的瑤族同胞和江永瑤漢人民歡聚千家峒,實現規模空前的世界瑤族大聚會。如何加強對境內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利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江永縣當前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一項重大課題。
摸清家底,彰顯“三千文化”魅力
江永縣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為契機,經實地調查,全縣共登錄有不可移動文物99項。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既為江永縣文化旅游產業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又有力地提升了江永縣的文化地位、知名度和美譽度。2009年,江永榮膺“中國最美小城”五十佳和全國“最具文化品位的十個小城”榮譽稱號。
近年來,江永縣堅持把文化遺產保護及利用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立足“四個突出”,扎實推進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利用。據統計,近5年來,共成功申報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國家級1個、省級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國家級1個、省級1個、市級1個﹔完成女書園、上甘棠3A級文化旅游景區創建2個,累計完成旅游建設投資4.5億元,接待游客累計186.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7億元。
江永縣充分利用電視台、新聞網站、政府門戶網站、手機報、宣傳欄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突出保護管理。縣財政撥付專門經費,全面加強對文化遺產的日常管理,確保文物安全。同時,重拳打擊文物違法犯罪,近年來共聯合公安等部門開展打擊文物違法犯罪行動9次,破獲盜挖、破壞文物案件4起,抓獲嫌疑人17名。突出項目申報,科學編制保護方案和規劃,積極加強與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匯報銜接,成功申報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余個,創建了全省首個村級博物館——上甘棠博物館,構建了女書保護和傳播專業平台——女書生態博物館,有效解決了保護經費難題。突出合理開發。始終堅持“保護與利用並重”的原則,不斷挖掘文化遺產資源潛力,著力打造了以“三千文化”為主線的江永縣生態文化旅游品牌,促進了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千家峒劉家庄村被評為永州市首批省級特色旅游名村,女書園、上甘棠村、千家峒國家森林公園已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女書大酒店、鑫園國際大酒店已建成投入使用,“三千文化”旅游品牌優勢日益凸顯,文化旅游影響力不斷增強。
正視不足,秉持“保護為主”理念
做好文化傳承與保護,專業技術人才是決定性因素,但目前相對短缺。江永縣文廣新局有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編制6人,但專技人員僅2人。經費保障機制不夠健全。由於境內文化遺產眾多,縣文化遺產保護部門在落實文物看管、非遺保護等方面支出較大,至少每年需保護經費50萬元。
江永縣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財政投入微薄,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缺口較大,遺產保護意識有待增強。在重點文化遺產保護單位所在地,部分農村群眾在文化遺產保護區內亂堆雜物,亂放柴草,亂圈牲畜,甚至亂畫、亂挖、亂建,增加了文化遺產保護的安全隱患,也損害了文化旅游景區的整體形象。開發利用效益亟須提升。受地理區位、道路交通、缺乏重大戰略投資者等因素制約,江永縣文化旅游產業綜合收入低,規模相對較小﹔三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星級酒店僅有兩家,文化旅游產業鏈條尚未形成,配套服務項目發展緩慢,產業帶動能力有待加強,文化旅游產業轉型跨越遇到發展瓶頸。
有鑒於此,我們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思路,創新工作機制,在加強隊伍建設、夯實基礎設施,、提升保護水平上做文章,在加強宣傳引導,增強保護意識上下功夫。採取多種形式,加大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意識﹔強化地方文化教育,把“三千文化”、勾藍瑤族洗泥節等地方特色文化知識納入中小學校教育課程,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習、傳承江永特色文化的興趣,從小培養地方文化特色人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引導文化遺產所有地農村居民自覺加強村民公約,抵制一切損害、破壞文化遺產等不良行為,杜絕文化景點“三亂”現象,美化、淨化文化旅游景點。
奮起直追,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為保護和傳承江永的瑤文化遺產,我們將在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搶抓上甘棠村列為全省首個文物“大保護大利用”示范點和“江永女書”被國務院公布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有利機遇,積極編制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申報,健全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充分發揮項目的資金承載功能,積極加強與上級文化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大對“江永女書”、上甘棠千年古村、允山玉井古窯址、蘭溪洗泥節等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爭取力度,拓寬文化遺產保護資金投入渠道。
加強隊伍建設,完善工作格局。整合多元力量,加大文物專業人才培訓力度,提升文物保護人員文物保護能力。堅持工作手段向基層下放,構筑縣、鄉、村三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網絡。同時,要組建業余文保員隊伍,支持和鼓勵他們承擔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參與文化遺產開發利用工作的管理和服務。
按照“管理規范,修復有章,搶救及時”的工作要求,加強對桐口古建筑群、層岩摩崖石刻等國家、省、市重點保護單位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搜集﹔健全分級保護制度,建立和完善文化遺產資料庫,加大文物工作研究力度,加快編制江永縣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特別是對女書習俗,要落實好女書傳人經濟補助,鼓勵他們興辦女書學堂,舉辦女書習俗知識講座,開辦女書展演,培養一批女書愛好者,確保女書習俗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堅持“保護與利用並重”的原則,嚴格將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城鄉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著力引進一批文化遺產開發利用戰略投資者,加強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做大做強生態文化品牌。依托江永“三千文化”旅游品牌優勢,不斷加大文化旅游景點的基礎建設投入力度,全力打造玉嶺村、劉家庄村、上甘棠村等“新農村五朵金花”品牌,不斷提升江永文化旅游產品檔次。同時,圍繞吃、住、行、游、娛、購等旅游發展六要素,著力規劃新建2至3家星級酒店,創辦2至3家文化公司,特別是女書文化傳播公司和瑤族歌舞演藝集團,以加強對女書書畫、條幅、紙扇、花帶、背包,以及瑤家刺繡、織錦、蠟染等文化旅游新產品的研發,發掘瑤文化深厚內核,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條,加快文化遺產資源效益轉化。注重將文化旅游與特色農產品開發相結合,依托“江永五香”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壯大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等富硒香型綠色農產品加工生產企業,不斷完善文化旅游要素,提高文化旅游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