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筑的“遷建”之痛--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歷史建筑的“遷建”之痛

李綰心

2013年02月01日08:47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歷史文化遺存保護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許多歷史建筑被推土機鏟平,還有一部分被逼到和它毫不相干的環境裡。盡管與那些被拆除的古建筑相比,異地遷建的歷史建筑還算是幸運的。然而,它們踏上了遷建之途,卻面臨著拆而不建、遷建后面目全非等厄運。拆掉它們僅需要幾十分鐘,而找回它們卻需要漫長的幾十年、幾百年,甚至有的已經永遠找不回來。

  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內大街229號原是張作霖女婿的私宅,2009年左右,該住宅以遷建的名義被拆除,然而一直關注此事的文保人士至今仍未發現其被重建,筆者2012年10月到此處尋訪,發現現在廣安門內大街229號所在區域已變成一片工地。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長巷頭條13號的湖北會館,因修建前門東側路的原因,被全部拆除,擬遷建至原址的北側。筆者近日到現場探訪,長巷頭條的居民趙先生說:“原來有,后來拆了,現在不知道建在哪裡了。”后經多處詢問,筆者來到前門東路西側一片被圍的工地,裡面正在新建一批仿古建筑,有4幢已完工。據附近居民猜測,新建的湖北會館可能就在其中。

  重慶市渝中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劉湘公館在2009年被強拆,如今異地遷建后悄然變身為一家豪華餐廳。

  與“異地遷建”相伴而來的,還有歷史建筑內部珍貴文物構件的破壞。甘肅省蘭州市僅存的唐代寺院庄嚴寺在1996年12月底拆遷完畢。歷經7年之久,庄嚴寺的遷建才大體完成。壁畫是庄嚴寺最有價值的藝術珍品之一,之后其殘存的壁畫被搬遷到了山上,由於多年與本體脫離等原因,壁畫出現了空鼓突起的病害,基本沒有復原的希望。文保專家隻能是“對壁畫進行拍照和臨摹,盡可能完整地保留資料。”

  而蘭州市的另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天齊廟被異地遷建后,竟大門緊鎖長達五年之久,無人問津。

  2012年在浙江嘉興召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制度建立30周年紀念會上,雲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顧奇偉曾說:“歷史文化遺存是弱者,它長期以來都處在被虐待的狀態。沒有敬畏之心,對其的保護也隻能是整容性、變形性的保護。”歷史建筑的“異地遷建”之痛正是根源於此種敬畏之心的缺失。而近些年來出現的所謂“拆除性保護”“維修性保護”“‘原址展示’也是‘原址保護’的一種”之類新詞匯、新說法,也體現出對文化傳統的漠視和對文化遺產的踐踏。這些歷史建筑,靜默地立在那裡,承受著時代的變遷,以及人為的、強加給它們的遭遇。它們不能夠說話,也不能夠反抗,隻能順從地接受這不由自主的、不被尊重的、被擺布的命運。我們的子孫恐怕隻有在多少年之后,在某一天突然發現它們散落在別處的真相,才能明白它們無可奈何的酸楚。但是歷史會毫不留情地告訴人們:回不去了,失去的就永遠失去了。那留下來的呢?除了被變形的建筑,還應該會有一顆追悔的心。

(責任編輯:赫英海、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