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紀念展”呈現各時期藝術面貌【2】--書畫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收藏

“張大千紀念展”呈現各時期藝術面貌【2】

2013年02月04日08:52    來源:雅昌藝術網    手機看新聞

《臨王蒙夏山高隱圖》(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

高峰:張大千臨過大量的王蒙作品,但用功最勤、臨仿最為密集的時期應屬1940年代中后期。是時,經過敦煌藝術的洗禮,閱歷、眼光以至技法皆臻極高水平,對王蒙的臨仿,既是他反復演練以至通盤掌握的過程,也是挑戰古人創造自我獨立風格的歷程。這是臨摹學習王蒙的代表作。

中國古代繪畫經歷了什麼過程呢?元之前一般不叫寫意畫,也不叫文人畫,文人畫是明末董其昌提出來的,文人畫技法已經不用青綠山水。中國古代山水畫分為南派和北派,北派就是青綠山水,如果鋪了金色就是金碧山水,這是北派的特點。學習石濤是典型的南派文人畫,后來董其昌把南派作為正宗,所以很多文人畫家,功夫不是很深的很排斥北派。這件作品中,張大千的技法比較完整,將南派和北派的文化融合在一起。

寫生和生活中的真山很像,張大千這張作品是寫生得來的,不一樣。臨古的畫中,山頭結構不會是這個樣子,這叫青綠山水。青綠山水一般用重色構線然后填色。這件作品是1938年,也是三十年代比較典型的青綠山水作品。

《印度紗麗》(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

高峰:這一段時間張大千進行大量的人體寫生,所以你看他的繪畫已經與古代人物結構方式、線描完全不一樣,這很像現代人物,印度紗麗是一種很薄的衣服,一件衣服擰起來能從一個戒指中穿過去,所以質感畫得非常好。中國古代有很多畫特別是明清以后的人物畫線條越來越簡單,徐悲鴻認為清代大畫家基本沒有造型能力,張大千在敦煌回來以后完全改變了,人物變得豐盈、富態,臉是圓乎乎的,而不是晚清人物的櫻桃小口,尖下巴,這是很大的變化。在當時的畫壇,黛說設色,這個時期的人物畫主要是在色的對比上稍微深一點,對比衣服的薄,強調質感非常好。

(責任編輯:孫石磊、魯婧)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